阿司匹林抵抗可伴氯吡格雷抵抗

美国休斯顿Methodist DeBakey心脏中心Lev等报告,阿司匹林抵抗者常可伴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因而这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增加。
[J Am Coll Cardiol2006,47:27]

阿司匹林抵抗可导致不良临床转归,因此对于阿司匹林抵抗者,一般建议其接受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为氯吡格雷,但关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抵抗者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因此,Lev等对服用阿司匹林≥1周但未服用氯吡格雷的150例择期PCI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这些患者在PCI期间均接受比伐卢定抗凝治疗。
研究人员抽取其基线时和服用氯吡格雷300mg后20~24小时的血样进行了检测。

阿司匹林抵抗定义为符合下列3条标准的2或3条:①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所测ASA得分≥550;②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70%;③0.5m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20%。
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在5~20μmol/L ADP诱导下,氯吡格雷给药后的血小板聚集与基线时相比增长幅度≤10%。

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为阿司匹林抵抗,36例为氯吡格雷抵抗,阿司匹林抵抗者中有9例同时还为氯吡格雷抵抗,即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抵抗;与双重药物敏感者相比,双重药物抵抗者中女性较多,体重指数也较高,PCI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升高者也较多。

患者产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抵抗的最可能机制是,血小板反应性全面增加。

研究提示:应该引起警惕的是,一部分接受高危PCI的患者即使已经给予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但仍可能不具有抗凝保护作用,因而这类患者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
对于这类患者,在环氧合酶1抑制剂和P2Y12拮抗剂之外,作用于其他位点的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有所裨益。

Processed in 0.35047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