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赛优化人ω干扰素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

日前,厦门伯赛基因转录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表达人ω干扰素的巴斯德毕赤酵母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发酵控制条件,使ω干扰素表达量达到90毫克/升,比摇瓶培养的表达量提高了8倍。

ω干扰素是奥地利科学家Rudelf Hamptman等于1985年发现的I型干扰素,其与α干扰素功能相近,但抗原性不同。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人ω干扰素具有同α干扰素、γ干扰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似的,较强的抗病毒复制、抗细胞增殖等作用,其临床应用已逐渐展开。
如美国Biomedicines公司的重组人ω干扰素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已经进入Ⅱ期临床。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重组人ω干扰素喷鼻剂也已开始临床试验。

近两年,厦门伯赛基因转录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构建了重组人ω干扰素的分泌型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ω干扰素的摇瓶表达量约为10毫克/升,并且分离得到糖基化ω干扰素,比活达到1×108国际单位/毫克。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实验室规模的分离和纯化工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公司近期对人ω干扰素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采用FBS培养基,对pPIC9K IFN-ωGS115基因工程毕赤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考察了不同溶氧、甲醇浓度和pH值对ω干扰素表达量的影响。
发酵后用ELISA检测发酵上清中目的蛋白浓度。
根据检测结果,采用直观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溶氧太低或甲醇浓度太高均容易使生长受抑制,甚至造成菌体死亡;而pH值对糖基化有重要影响,适当提高pH值有利于目的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
当发酵的条件为:用FBS培养基,在5升的发酵罐内,控制温度28℃,溶氧50%,甲醇浓度1%,pH值为7.0时,ω干扰素表达量可达到90毫克/升,比摇瓶表达量提高约8倍。

Processed in 0.048528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