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Gerstner等报告了NABTT96-07研究的最新随访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有效的药物,单药治疗可使20%的患者获得长期完全缓解。
[Neurology2008,70:401]
PCNSL好发于60岁及以上人群,其常规治疗为全脑放疗±化疗,但全脑放疗具有严重的神经毒性。
NABTT96-07研究是一项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共入组25例新诊断的非HIV感染的成人PCNSL患者。
这些患者先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诱导治疗,直至CR,获得CR者再接受2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和11个疗程的维持治疗。
最短随访6.5年。
12例患者经甲氨蝶呤诱导治疗获得CR,其中5例经中位时间为6.8年的随访,仍未复发。
总共有14例患者死亡,其中11例死于疾病进展或死因不明,3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发生甲氨蝶呤相关性死亡。
多种挽救性治疗方法被用于复发患者。
13例复发患者接受了放疗,包括12例全脑放疗和1例放射手术治疗,其中9例死亡。
6例患者疾病进展至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其中3例死于全身性进展。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8个月,中位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为7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5.4个月,长于以往研究所报告的单独全脑放疗的中位总生存期。
研究者认为,甲氨蝶呤是一种疗效不亚于现有标准治疗但毒性较小的选择。
目前,另一项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拟入组约40例PCNSL患者,评估甲氨蝶呤与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或托泊替康联合治疗PCN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转归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