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发作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状态。
一旦确诊,除了吸氧、维持体液及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等紧急治疗外,应迅速给予药物治疗。
紧急情况治疗时使用的药物如下:
β2受体激动剂
吸入β2激动剂对于急性重症哮喘患儿的缓解症状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已为临床证实。
目前,临床上常用雾化溶液吸入,应用射流式雾化装置。
如果是重度缺氧,则应用氧气作动力,氧流量为6~8升/分钟。
沙丁胺醇1.25~5.0毫克/次,或特布他林25~50毫克/次。
在1小时内每20分钟吸入1次,1小时内吸入3次,以后可以酌情连续吸入。
亦可每间隔1~4小时吸入1次直至病情稳定。
对于能使用雾化器或面罩的患者,注射用药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毒性。
只有在严重受抑制的病人可采用注射法。
在用β2激动剂吸入和氨茶碱静注不能缓解症状时,或无法吸入β2激动剂,或有严重的支气管痉挛,以致吸入药物无法起到作用者,可每次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01毫升/千克,儿童最大不超过0.3毫升。
在以上治疗措施无效时,可以采用最初以每分钟0.1微克/千克缓解滴注,在心电图及血气监护下可每10~15分钟增加剂量,按每分钟0.1微克/千克速度增加,直到PaO2及通气功能改善,或心率达到180次/分时停用。
该药有时可发生心律紊乱,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故必须进行心脏监护及血气监测才可应用,症状好转可维持用药24小时。
另外,哮喘紧急的药物治疗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剂水合氯醛等,以及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和β2激动剂联合作用是治疗严重哮喘的基础,糖皮质激素应用不足已被证明是哮喘致死的主要因素。
严重哮喘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迟缓,通常在4~6小时内还见不到明显的效应,而不太重的病人,反应约需60分钟。
对严重哮喘发作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采用甲泼尼龙每次1~2毫克/千克,每6小时1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5~10毫克/千克,每6小时静脉滴注1次,连续应用3~5天;好转后可口服泼尼松每日最大量40毫克,分2~3次服,经3~4天后停用。
无甲泼尼龙时,可用地塞米松每次0.25~0.75毫克/千克,也可以雾化吸入丁地去炎松雾化溶液0.5~1.0毫克,2次/天,并且可以与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一起吸入。
抗胆碱药
目前,临床认为,将抗胆碱药联合应用溴化异丙托品与β2激动剂能增加其疗效。
抗胆碱药常用的剂量为125微克,适用于小于两岁的患儿;或250微克,适用于两岁以上患儿,为0.025%溶液稀释至2~3毫升,可与沙丁胺醇联合吸入,亦可单独吸入,每日3~4次雾化吸入。
甲基黄嘌呤类药物
氨茶碱是茶碱和乙烯二胺组成的一种复合物。
目前认为它的作用机制是可拮抗腺苷受体、抑制细胞内Ca+及内生儿茶酚胺的释放,并有较明显中枢性呼吸刺激作用,加强呼吸肌收缩,在急性重症哮喘发作时,仍是有价值的药物。
但由于氨茶碱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应用时需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在哮喘严重发作时,可给一负荷剂量茶碱,在同年龄及不同病情应用茶碱量不同。
在用负荷剂量后30~60分钟,测茶碱血药浓度,如>20微克/毫升则停止继续给维持量;如<10微克/毫升,可适当增加药量。
以后可在给药第12、24小时后查血药浓度。
氨茶碱开始负荷剂量为4~6毫克/千克,要求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入,以后,小于9岁者用量为1.0毫克/,大于9岁者用量为0.7毫克/。
如病人曾用过静脉氨茶碱,不要用负荷剂量,可给3~4毫克/千克,以后给0.7~1.0毫克。
如不用维持静脉给药亦可用氨茶碱每次4~5毫克/千克,每6小时重复静脉滴注1次,20~30分钟静脉滴入。
两岁以下儿童因茶碱清除率低,最好维持给药,其持续剂量为:2~6个月患儿,0.5毫克/,6~11个月的患儿,0.7毫克/。
硫酸镁
目前硫酸镁在哮喘急性发作中治疗较安全,效果较好。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尤其在极度烦躁患儿有一定镇静作用。
儿童用量每次0.025克/千克加10%葡萄糖液20毫升,在20分钟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以上剂量较为安全,但应注意其呼吸和血压变化。
少数患者有乏力、胸闷、呼吸减弱、呼吸困难情况,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