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给儿子扫盲

儿子曾帅呱呱坠地,引导和开发智力的事儿,便成了妻每天的必修课,比她当年自己学习还费心思。
仅说曾帅识字,妻就很费一番琢磨,而且挺有创造和成就。
这么说吧,儿子不会说话时,就已经“认识”300多个汉字了。

曾帅一岁多以后,语言功能发育较迟,几乎不能吐准一个字的发音。
但妻已迫不及待要把儿子打磨成天才,认字当然是最基础的。
经过反复思索,认为曾帅尽管还不会说话,但他对图形有一定的识别力,有时甚至过目不忘,而汉字何尚不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
她将“爸爸、妈妈、曾帅、椅子、天空”等词组用毛笔分别写在卡片上,然后在儿子高兴的时候,取出“爸爸”或别的什么卡片放在他的眼前,让他注视,一遍遍朗读。
几遍后,尽管发不出“爸爸”的读音,但“爸爸”两个字却像一幅图画深深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如此反复练习,并每日增加生字,不久后,曾帅脱“盲”了,认的字越来越多。
时间一长,曾帅把识字当成了好玩的游戏,兴趣越发浓了起来,每晚睡觉前,认字成了他雷打不动的“晚自习”,一张卡片经他瞟上两眼,便记在了心头。

妻想出了一个简单的检验儿子学习效果的方法:将一百多张卡片零乱地摊在床上,对他说:“曾帅,把‘爸爸’卡片找出来交给爸爸,把‘妈妈’卡片找出来交给妈妈。
”儿子便用胖乎乎的小手在卡片堆里细找慢翻,一会儿功夫,竟能准确地把卡片送到相应的人手中。
后来,只要妻说“冰箱”,他便能找出“冰箱”卡片,说“窗户”,他也能取出“窗户”卡片,分毫不差。
有时,电话铃声一响,他竟然找出“电话”卡片高高举着,咿咿呀呀叫大人接电话。
他那稚嫩的聪明和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忍俊不禁。

婴儿对吃总有一种渴望,借助孩子的这一特点,妻给曾帅吃零食时,总是指着食品包装袋上的名称一遍遍念给他听,等他记住后才给他吃。
曾帅慢慢明白了不认出上面的字就吃不到东西,因而学得专心,记得也快。
有一天,他想吃果冻,却说不出来,竟然找出“果冻”的卡片,张着小嘴“啊啊”地嚷着,妻把果冻喂进他的嘴里,小家伙满意地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Processed in 0.048091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