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家长的无能

小女两岁时,我哄她在床上搭积木玩,费了好大心思给她搭了一个高高的塔,不知为什么她不高兴了,用小脚丫一下子把塔踢倒,弄得稀里哗啦。
我不能容忍她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怒之下,拎起她的小胳膊,“劈啪”就是狠狠两巴掌,打在她的屁股上。
小女立马杀猪般嚎啕起来。
她奶奶听见了,走进房间一把把孩子从床上抱起来,说:“有你这么管教孩子的吗?
跟奶奶走,甭理这个臭爸爸!
”说着把小女抱到隔壁房间里,一个劲地哄她。
可小女仍大嚎不止,搞得我心烦意乱。
我窜进大屋本想再呵斥她几句。
这时孩子看见我,冲着我拼力伸展开两只小手,哭喊着:“我要找爸爸……我要找爸爸……”当时,一看这情景,我的眼泪差点流出来。
我这么狠地打她,她却仍要找我!
真是自己的骨肉啊!
从此不管小女怎么淘气,我再没打过她。

专家点评

许多家长会在孩子特别淘气、惹人生气的时候,控制不住打了孩子,但也有家长觉得只有打才是最有效的管教方法。
到底打孩子的效果好不好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
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乏男子气。
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但是家长为什么会忍不住打孩子呢?
一是出于虚荣心,例如,开家长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受到老师无情的数落,心里又气又急又没面子,回家就要打孩子来出气,要找平衡。
其实家长要是能客观地帮孩子分析问题,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要比打孩子有效得多。
二是缺乏方法,当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了,这对9岁以下的小孩子暂时有些效果,但最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9岁以上的孩子,打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是家长由于工作生活有些不顺心,情绪失衡,就容易被激惹,拿孩子撒火。
例如有的夫妻闹矛盾时,就打孩子。
四是家长自己从小挨打,习惯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虽然自己小时候痛恨家长打自己,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很自然地举起巴掌,坏习惯也是会“遗传”的。
殊不知家长打孩子是绝望的歇斯底里的表现,会把自己最气愤、最薄弱的环节暴露给孩子,孩子就知道了怎样能使家长暴怒,那他想气家长的时候就会如此做。
所以,不轻易愤怒的家长才是最有威严的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摸到家长的底呀!

但家长会问,孩子实在不听话不打又能怎么办?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置之不理、隔离、取消奖励、正面强化等方法,某些行为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胆小爱哭、打人惹事等问题,是需要对孩子进行专门心理训练来解决,而不是打。

Processed in 0.04854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