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旅游警惕登革热

最近有专家提醒,到东南亚地区旅游要小心登革热。
今年以来,截至7月初,越南境内已有2、5万人感染登革热,比去年同期感染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至少40人死亡。
印度尼西亚也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情形。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至3月末共有44000例登革热患者,其中有超过500例死亡病例。
新加坡伊蚊肆虐,新加坡环境局已经将全国6处列为登革热肆虐区。
香港地区进入2004年后已发生9宗登革热,全部是输入个案。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热带传染病,分为普通登革热、出血性登革热和登革出血休克综合征三种类型。
普通登革热主要症状为高烧不退,头部、肌肉和关节剧痛,伴随着眼底疼痛和皮肤出现斑点。
普通登革热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出血性登革热还可伴随牙床和鼻腔出血,腹泻、呕血和排泄物颜色发黑等症状。
出血性登革热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当出血性登革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第三种类型——登革出血休克综合征。

蚊子叮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渠道,我国沿海地带的登革热首发病例大多出现于5月中下旬。
防控登革热最有效措施是及早开展灭蚊行动,清除蚊虫滋生地,控制蚊媒密度。
我国曾在1978年暴发局部登革热。
后来经过控制传染源、消除传染媒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登革热发病呈逐步下降趋势。

在自然条件下,登革病毒只生存于人、猴及伊蚊三种宿主,借助伊蚊方可进入人-伊蚊-人传播。
病毒离开活体后,会很快死亡。

到疫区旅行,在出行时要带上驱赶蚊虫的药品,如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
最好穿长袖衬衫,不要图一时凉快而出现意外。
在住处应做到防蚊、灭蚊,夜里睡觉撑起蚊帐,必要时进行大消毒。

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登革病毒疫苗。
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伊蚊叮咬有登革病毒的猴子后,再叮咬人,人就会感染登革病毒。
外出人员若到大森林游玩,应远离有猴子的地方,避免与猴子亲密接触。
到过疫区的人员,如果回到家后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就要警惕登革热,应立即就医。

Processed in 0.23932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