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补钙不如锻炼

骨质疏松是一种中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它是指骨密度减小、骨强度降低,因而患者的肢体在受外力冲击时极易发生骨折。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许多人从药店买来了各种各样的补钙品吃,希望以此达到预防的目的。
当然,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必须要有充足的钙。
然而事实证明,补钙并不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法宝。

前不久,在我国西安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上,美国骨科专家弗洛斯特教授总结了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锻炼肌肉比补钙更重要。
他提出的实验数据显示,机械性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作用远大于非机械性因素。
例如,钙、骨相关激素和维生素D对骨强度的影响约为30%,而肌肉的牵张力对骨强度的影响可达40%。
由此可见,通过骨负重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
田径运动员、舞蹈演员过了中年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其他人低得多就是一个证明。

此外,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各项体育运动中,跳跃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原因是在进行跳跃运动时,不仅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而且地面的反冲击力对于骨骼是一个强大的刺激,可激发骨质的形成。
由此不难推断,就预防骨质疏松来说,短距离加速跑应该比跳跃运动更有效。
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负重和快跑相结合的运动是提高骨强度的理想方法。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骨密度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提高的。
要想预防骨质疏松,不能光靠整天一把一把地吃钙片,而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锻炼。
越早开始锻炼,患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迟,发病率也越低。

Processed in 0.04976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