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润燥汤

解毒润燥汤 组成:黄芪15克、玉竹15克、土茯苓15克、赤白芍各10克、生甘草3克、紫草6克、紫丹参12克、木贼草10克、威灵仙10克。

功能:益气养阴、解毒祛瘀、生津润燥。

主治:干燥综合征。
其临床指征多见口干唇燥,频喜漱水、目涩少泪、齿浮松脆或有腮肿、关节肌肉游窜疼痛、肌肤甲错、指端肤色苍白或暗红和后天邪毒侵袭两个方面。
津伤液燥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致燥之由常因于布津之途障碍,有似阴虚燥盛之象。
津液布途障碍每当责之于虚损和血瘀,本病“毒、虚、瘀”交相为患,成为发病的关键所在。
是以方中用黄芪,甘而微温,善治气虚血滞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较好的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玉竹,性味甘平,为滋阴生津润燥之佳品,二味合为主药,重在益气养阴而冶其本;辅以紫丹参、赤芍、紫草活血化瘀、流畅络脉;土茯苓、生甘草合紫草解毒清燥;佐以威灵仙合土茯苓善祛风湿、通烙止痛;木贼草疏风热,退翳膜;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增加滋阴生津润燥之功。
全方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养阴、解毒祛瘀、生津润燥之效。

临床应用:木病获得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精确辩证,综合诸法沦治,而非单纯养阴一途,当针对病机,随症加减运用。
气虚甚者、党参、白术、黄精、山药等;阴虚甚者加地黄、玄参、石斛等;瘀血甚者加丹皮、红花、桃仁等;阳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等;关节痛者加防风、秦艽、金刚刺等;腮腺肿大者加玄参,贝母、牡蛎等;低热者加白薇、鳖甲、青蒿等;眼干涩者加谷精珠、决明子、沙苑子等。
本病常表现为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特证,故需长期坚持治疗,在服药同时宜开导患者注意情绪和心理的调适,增加治病的信心,有利于促进免疫功能的调整和恢复。
刘永年

刘永年,1934年出生。
南京市人。
现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中国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3年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又师从全国名中医傅宗翰习业。
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广集博采,勇于开拓,学验俱丰,擅治内科疑难病及自身兔疫性结缔组织病。
对疑难病的诊治,不泥传统,勤于探索,思路新颖,治法灵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诊治思路和规律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潜心研究20年,尤擅诊治干燥综合征,对其病名、病因病机、分型规律和治则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该病较为完整的理论。
治法上突破了单纯滋阴生津的治则,确立了“燥毒清”Ⅰ号及Ⅱ号系列专方。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运用分期辨治与专方专药结合,善用补肾活血解毒诸法,提高了疗效,并在撤减澈素及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明显地改善了该病患者的预后。
主编和参编的专著有《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等4部;发表“干燥综合征分型规律探讨”等论文50篇;获部、省及市科技进步奖11项。

Processed in 0.050041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