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图谱

【药名】:杜仲

【拼音】:DUZHONG【英文名】:Eucommia Bark【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 “味苦。
”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
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
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别名】:思仙、木绵、思仲、檰、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处方名】:杜仲、川杜仲、汉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等处方中写杜仲指生杜仲,为原药材去杂质切丝生用入药者。
炒杜仲又名盐杜仲、盐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
为净杜仲丝用盐水淋喷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黄褐色入药者。
引药走下,补肝肾、壮筋骨作用增强。
杜仲炭为净杜仲丝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内里丝断,存性,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入药者。
偏于止血。
【商品名】:绵杜仲:又名厚杜仲。
皮质厚,折断时白丝多而如棉者。
质佳。
川杜仲:产于四川大巴山山脉及贵州娄山山脉者。
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汉杜仲:产于陕西、湖北,而集散于汉口者。
品质亦佳。
均以皮厚、块整、干燥、无粗皮、断面白丝多、内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
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
置通风干燥处。
【拉丁名】:Cortex Eucommiae原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炮制方法】: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
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制炭: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公斤,用食盐3公斤,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
每杜仲块100 公斤,用食盐3公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
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图经》:“杜仲,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
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
”【生药材鉴定】: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
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
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
内表面光滑,暗紫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
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显微鉴定:老树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
韧皮部有断续的石细胞层约5-6条,每层厚约3列细胞,石细胞壁极厚;射线宽2-3列细胞;有不规则形的橡胶质团块散布,以近石细胞层处为多见。
纵切面观橡胶质糸存在于橡胶细胞中。
粉末:深灰棕色。
①石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2-80 μm,长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匀,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橡胶质团块。
② 橡胶丝细长条状,稍弯曲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
③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纹孔细小,胞腔内常含橙红色物;断面观略呈长方形,壁一边薄,另一边厚,孔沟明显。
另可见筛管分子、淀粉粒等。
【中药化学成分】: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约含10~12%,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
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维生素C20.7毫克%、醛糖、绿原酸。
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
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杜仲皮、叶含14种木脂素和木脂素甙,与甙元联接的糖均为吡喃葡萄糖。
其中二苯基四氢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双糖甙等,松脂素双糖甙为杜仲降压的有效成分。
从杜仲皮中还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桦脂醇、白桦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
杜仲皮和叶还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锗、硒等15种微量元素。
尚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从杜仲皮、叶中分出10种环烯醚萜类,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桃叶珊瑚甙、筋骨草甙、杜仲甙、玄参甙乙酸酯及葡匐甙等,除杜仲甙类外,其余成分甙元均以β-甙链联接吡喃葡萄糖。
杜仲甙类糖部分为异麦芽糖。

Processed in 0.05273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