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土鳖虫
【拼音】:TUBIECHONG【英文名】:Ground Beetle【来源】:为鳖镰科昆虫地鳖及冀地鳖的干燥雌性全虫。
【功效】:逐痰,破积,通络,理伤。
【主治】:治症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性味归经】:咸、寒,有毒。
①《本经》’
“味咸,寒。
” ②《别录》:
“有毒。
” ③《药性论》:
“味苦咸。
”《雷公炮制药性解》:
“人心、肝、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皂荚、葛蒲。
”②《药性论》:“畏屋游。
” ③《本草经疏》:“无戚血停留者不宜用。
”
【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鮍虫、地蝉虫、山账螂、地乌龟、土元、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赤边水蟅又名:药用光隙【处方名】:土元、土鳖虫、地鳖虫、炒土鳖虫、炒地鳖虫、土鳖虫、用沸水烫死,捞出晒干入药者。
炒鳖虫为晒干的净土鳖虫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商品名】:苏土元:个小体轻、腹中无泥者。
产于江苏、浙江一带。
质优。
大土元:又名汉土元。
个大体重、腹中存泥土。
质次。
以个小、体肥、干燥、色红褐、质轻,无泥、不破碎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地鳖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②赤边水ZHE分布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药材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此外,鳖蠊科昆虫冀地鳖的干燥雌虫,亦入药用,产北京。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8月间捕捉。
用炒香麦跌撤于地上以诱捕之,或晚上用灯光诱捅。
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烤干;亦可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盐水煮过,晒干或烤干。
【拉丁名】: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①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②ZHE 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eister,Polyphaga plancyi
Bol.【炮制方法】:拣净杂质,以沸水洗净,文火焙干。
①《本草通玄》:“去足,炒。
”②《得配本草》:“去足,或炒、或酒醉死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①土鳖虫为昆虫地鳖的干燥雌虫。
呈卵圆形而扁平,长2~3厘米,宽1~2厘米。
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9个横节覆瓦状排列而成。
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小形的头部,棕黑色;触角1对,多已脱落。
胸部足3对,弯曲,腹部隆起,有弯曲的节,尾节较宽而略尖。
质松脆,易破碎,腹内有灰黑色物质,气腥臭,味微咸。
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看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
此外,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亦产。
以江苏、浙江所产者个小、体轻、腹中无泥,品质最优,称为“苏土元”;其他地区所产个大体重,腹中含泥,品质较次,称“大土元”或“汉士元”。
②金边土鳖
又名:
金边地鳖虫。
为昆虫赤边水魔的干燥雌虫。
呈长卵形而扁,长3~3.5厘米,宽1.5~2厘米。
背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10个横节,第 1节较宽,边缘有黄色狭边,以下9节边缘为红棕色,每节均有据齿,第2、3节的两侧,各有 1对特异的翅状物。
腹面红棕色,有光泽。
余与上种相同。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此外,鳖蠊科昆虫冀地鳖 Polyphaga plancyi Bol.的干燥雌虫,亦入药用。
产北京。
【中药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和氨基酸。
挥发油总量22.19%,主为萘,另含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占24.95%。
还含有二氯苯和二甲基二硫醚等其它中药少见的成分。
氨基酸总含量约40%,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以上。
另含β-谷甾醇。
又从中分得二十八烷醇、十八烷基甘油醚、尿囊素、尿嘧啶;胆甾醇、棕榈酸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粉1g 加甲醇20 ml,冷浸过夜,液浓缩至5ml供点样;另以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为对照品,在同一硅胶G板上,分别点样,用正丁醇-95%乙醇-醋酸-水展开,0.3%茚三酮正丁醇液喷雾,105 ℃干燥5min,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另以β-谷醇为对照品,用氯仿-甲醇展开,2%磷钼酸显色,105℃加热10min,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蓝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