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疾病

肘按法治疗腰腿痛简便安全

腰腿痛系一种常见病,引发病因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期报道了武汉市中医院周市幼医生临床采用肘按法治疗腰腿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周市幼医生共收治了8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以中老年者居多;病程最长者数年,最短者1天。
急慢性腰部软组织损伤28例,退行性脊柱炎25例,腰椎间盘突出21例,两者兼有6例。
均经腰椎正侧位摄片或CT扫描确诊。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医者以肘部在患侧腰部以按压拨动手法治疗,弹拨法应沿骶棘肌纤维方向作横向拨动,由轻到重,反复3~5遍。
患者俯卧位,取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八髎、腰部阿是穴,以上腧穴可根据病性重点选用患侧位3~4个,医者用肘尖依次按压,每穴按压时间约1分钟左右,反复2~3次。
患者俯卧,医者先以肘部轻揉患侧臀部肌肉2~3遍,然后取秩边、环跳,用肘尖交替按压拨动两穴,反复2~3遍。
再以按压殷门、委中、承山诸穴,结束治疗。

结果显示:近期治愈6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
治疗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2月余。
总有效率为97.5%。

周市幼医生指出:中医认为,腰腿痛多由肝肾亏虚或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及外伤引起。
治以行气化滞、通经活络。
肘按法以肘尖按压腰部穴位,产生酸胀感,放射至大腿,使气行则血行,气血通行,则祛邪化瘀,补肾壮腰,疏通经络,通则不痛。
肘尖按压腰部穴位,定位之后,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不断地调整用力的角度和力度,以求气至病所。
用力太轻、太重或用力角度不对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腰臀部肌肉丰满,以肘按法治疗腰腿痛更易借助医者身体的力量,能轻能重,易于操作,易于深透,按压得当,能取得融针刺、推拿于一体的效果,该方法简便安全,病人易于接受。

腰椎牵引配合推拿、电针治疗腰突症优势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进而产生炎症。
患者多见于20~40岁,好发于4~5腰椎之间。
由于该病易于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重庆医学》2004年第2期报道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孙凌蓉医生临床采用腰椎牵引配合推拿、电针疗法治疗腰突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孙凌蓉医生共收治了80例患者,全部经CT或MRI确诊为腰突症。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9岁,病程5天~4年,椎间盘单侧突出38例,中央型2例。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8岁,病程2天~3年,椎间盘单侧突出39例,中央型1例。
两组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基本相同。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全电脑腰椎自动牵引床牵引,根据患者体质、耐受程度采用不同的牵引重量。
一般牵引力量30~60kg,牵引时间为30分钟,每日牵引1次,先牵引后针灸。
电针取穴:病人取俯卧位,主穴取相应脊段的华佗夹脊穴,配穴取患侧的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
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以长50mm毫针刺入,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以环跳穴向下有放射感为佳。
然后用G6805-2电针仪在相应病变椎体接1组,在环跳穴、承扶穴接1组,使用连续波,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30分钟后起针。
起针后,在患侧腰、臀、腿部用滚、揉法为主先行放松,再用肘压法对患侧腰部夹脊、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行强刺激,每穴刺激1分钟;然后行斜扳、过伸扳、旋转复位;最后以拍击法放松腰腿部肌肉结束治疗。
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以单纯腰椎牵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症状、休征无改善。

结果显示:治疗组40例患者中,治愈2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

孙凌蓉医生说:采用腰椎牵引可将各椎的肌肉、韧带、关节理顺,解除上下椎体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纤维环消炎和修复,此前有报道认为推拿能够升高β-内啡肽,降低5-HJ及NA、DA,进而打断因疼痛所致的恶性循环。
而针刺华佗夹脊穴具有止痛、消炎的作用,针刺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直接刺激神经干,缓解下肢疼痛,同时应提倡患者卧硬板床,腰部保暖,行腰部锻炼。

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可有效治疗跟痛症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陈一凡医师等近年来以自拟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67例,并设常规痛点封闭内服扶他林片38例作对照组观察。
《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将该病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38例。
治疗组:予补肾健骨方进行治疗,其方由熟地、牛膝、杜仲、补骨脂、川木瓜、白芍、田七所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
予外洗方进行外洗。
其方由宽筋藤、花椒、桂枝、威灵仙、朴硝、毛冬青、皂角刺所组成。
水煎药汁800ml先熏后浸泡,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7日为1疗程。
对照组:痛点封闭:2%普鲁卡因2ml加强的松龙12.5mg痛点局封,4天1次。
口服扶他林缓释片,75mg,每日1次。
经治疗后,两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复发时间比较,对照组近期复发率为治疗组的近5倍。

跟痛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足部与肾的关系密切,足乃少阴肾经分布之处,肾主骨。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肾气日渐虚衰,气血亏损,风寒湿邪及劳损过度损伤筋骨而引发该病,故治宜补肾壮骨、舒筋活络为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多与骨刺、跟骨高压、跟下软组织炎症、慢性劳损等有关。
有学者认为足跟痛与骨质疏松联系密切。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填精,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而骨质疏松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填精。
以上陈一凡医师等所用自拟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方治疗足跟痛,取肾主骨生髓之意,再利用熏洗方法行气舒筋、通络止痛,相辅相成,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Processed in 0.05174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