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组织对颈部脊髓、神经、血管、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椎-基底系缺血而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
该病当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项强”、“颈肩痛”等范畴。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愈来愈受到医疗界的重视。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的庄礼兴医师等采用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30期中对此做了有关报道。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收治的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
1、治疗组:即压灸加电针组,予以压灸百会穴及局部电针法,先以万花油涂抹患者百会穴处,再以0.5g松子大艾炷直接灸,熏灸至约剩下1/3高度,有灼热感时将艾炷压熄,使热力缓缓透进穴内并向四周放射,每次5壮。
灸后取俯伏位,取颈部病变椎体夹脊穴,用1.5寸毫针斜刺0.5~1.0寸,各穴得气后加脉冲电流,选用疏密波,30min/次;风池用1.5寸毫针向对侧眼内眦斜刺0.8~1.0寸。
以上治疗均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对照组:即单纯电针组,采用单纯局部电针法。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变化及K/T值。
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2例。
治疗组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的值分别为,ng/L,治疗后为,ng/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ng/L和,ng/L,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1,-3.2,5.92,6.27,P

根据上述治疗结果,庄礼兴医师等得出如下结论:压灸百会为主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舒张血管压力的作用。
据此认为,该法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Processed in 0.05034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