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医学院探明栀子抗类风湿机制

日前,武警医学院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中药栀子抑制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的作用与该药可下调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密切相关。

虽然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学还不是特别清楚,但在RA患血清中测出高水平的IL-1β和TNF-α已得到公认。
因此研究人员观察了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们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模型给药组、阳性药对照组。
以注射酸可溶性Ⅱ型胶原蛋白致炎的方法制备RA动物模型。
致炎当天给予干预措施,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分别每天口服栀子浸膏1.0克/千克、0.3克/千克和0.1克/千克,阳性药对照组给予雷公藤10毫克/千克口服,模型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
另以用生理盐水作为致炎物质的大鼠作为假模型组。
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栀子浸膏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p

本项研究说明口服中药栀子浸膏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发的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足部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药物调节血清TNF-α和IL-1β的紊乱密切相关。

Processed in 0.05048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