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可提高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

我国已广泛应用药物流产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其完全性及有效性比较肯定。
但服药过程中恶心、呕吐、腹痛及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产科梁珊等自2000~2003年间采用针刺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以提高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降低药物流产副作用,效果满意。
《中国针灸》杂志2005年第10期对此作了报道。

治疗方法: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口服1次,共享3天。
第4天空腹到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第1~4日上午服药后患者取平卧位,自然伸平手脚,取双侧合谷、三阴交、内关、昆仑穴,毫针刺入,较强刺激,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
如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症状随时捻针。
同时设立对照组,药物及服用方法同上,但不针刺。
治疗后完全流产96例;不全流产4例。
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用药后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宫腔内组织病理检查,新生宫内膜中小动脉增多,发育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针刺治疗药物流产中的腹痛呕吐效果显著。
针刺能降逆止吐的内关,可明显减轻病人的呕吐症状,减少药物被吐出现象的发生,有效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利用,以利于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
合谷、三阴交相配伍是经典的下胎对穴,两穴相配能行气活血、坠胎止痛;昆仑能理胞宫,化血滞下胎,针刺以上穴位收到了良好效果。
另外,服米索前列醇后部分病人出现痉挛性腹痛,通过针刺合谷、内关、三阴交能抑制或减轻疼痛。

Processed in 0.066300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