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健康网讯: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常发生于劳力、情绪激动或其它因素使心肌耗氧

量增加时,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颈咽或下颌部,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内缓解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可见暂时性ST段改变或伴有T波变化,冠脉造影可见冠状

动脉管腔狭窄。

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的目的为终止和预防心绞痛发作。
药物治疗的途径:增加心肌血流量。
包括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减慢心率而延长舒张时间

使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增加。
减低心肌耗氧量。
包括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

,降低收缩的前后负荷。
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为主要原因引发的心

绞痛,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为主;冠状动脉痉挛基础上发生的心绞痛,治疗则以

增加冠脉血流量为主。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心绞痛应用最广泛的三大类药物有,硝酸酯类、β-肾上腺

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1.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为: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减

少心室容积,降低室壁张力,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使心肌缺

血部位血流再分布。

硝酸甘油 目前有不同剂型,通过不同途径给药。
1片剂 于心绞痛发作时

含于舌下,迅速溶解而被吸收,1~3分钟显效,作用持续20~30分钟,初用时宜从

小剂量开始,03毫克开始即可产生疗效,无效可再服03毫克。
该药还可以用于

心绞痛发作的预防,特别是对于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或预料从事某种活动可诱发发作

前2~3分钟舌下含用可预防发作。
硝酸甘油片不稳定,宜贮藏于有色玻璃瓶内。
2

硝酸甘油气雾剂 喷于颊粘膜,起效快,每次1~2喷。
3硝酸甘油注射剂 主要用

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
4硝酸甘油膜剂或软膏 均为经皮吸收制剂,也能缓解

心绞痛发作。

硝酸异山梨酯 口服5~10毫克,在15~30分钟起效,维持4~5小

时,每4~6小时服一次。

单硝基异山梨酯 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初次剂量可用10毫克,

早晚各一次,可减轻服药所致的头痛、头胀等症状。
此类药物不经肝脏首过代谢,

生物利用度高。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绞痛作用是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

肌收缩力,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
临床常用药物:

普萘洛尔 10~30毫克口服,每日3次,使用时宜在医生指导下从

小剂量开始。

阿替洛尔 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每次125~25毫克,每

日1~2次。

美托洛尔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每次125~25毫克,每日

2~3次。

心绞痛同时伴有重度心力衰竭、休克、窦性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时禁用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哮喘及严重阻塞性肺气肿须慎用或禁用。
停用此类

药物宜逐步减量,以免突然停药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可能。

3.钙离子拮抗剂 其抗心绞痛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心肌

供血,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

硝苯地平 对变异性心绞痛解除冠脉痉挛效果好。
一般从10毫克

,每日3次开始。
该药也可舌下含服,5~10毫克,3~5分钟起效,适于心绞痛发作

伴高血压而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者。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属第二代钙拮抗剂,扩张冠状动脉及周

围血管,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常用剂量每次5~10毫克,每日一次。

地尔硫 用于各种心绞痛,对变异性心绞痛效果好,口服剂量30

毫克,每6~8小时一次。

维拉帕米 是最早使用的钙拮抗剂,对心绞痛有效,但国内偏重

于用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4.抗血小板制剂 抗血小板聚集药在心绞痛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对心绞痛疗效

肯定,对心肌梗死有预防作用。

阿司匹林 目前建议常用剂量50~100毫克,每日一次。

双密达莫 25~50毫克,每日3次。

5.肝素 肝素通过抗凝血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疗效,适用于住院治疗

的病人。
肝素有钠盐和钙盐两种制剂,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应用时宜做血凝检测


低分子肝素也开始用于心绞痛治疗,据报道效果优于普通肝素。

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临床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多采用专科医师指导

下的联合用药。

Processed in 0.06315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