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爱情,大学生哥哥与傻弟弟相伴终生 (1)

拒绝爱情,大学生哥哥与傻弟弟相伴终生

在辽宁省鞍山市的农村,有一位68岁的老人。
他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还上过大学。
本来,他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为了照顾智障的弟弟,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坚决回乡务农。
不仅如此,他怕弟弟受委屈,含泪关闭了爱情的大门,为了弟弟,他竟终身未娶。
40多年来,他无私无悔照顾着自己的残疾弟弟,其感人至深的手足深情被当地传为佳话……

特殊的家庭,有了残疾的弟弟

1933年,在辽宁省辽南地区一个普通的村子里,有一个特殊的家庭。
这个家的男主人是一个13岁的少年,女主人是一个比他大6岁的童养媳。
在男主人14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儿子史不伪出生了。
那时,14岁的父亲对儿子除了有一点好奇之外,完全没有父子之情。
4年后,史不伪的弟弟史建伦出生了。
建伦和哥哥一样,也没有得到父爱。
这时,史不伪的父亲考上了沈阳的一所大学,学习园艺。

建伦3岁的时候,在沈阳上学的父亲回来了。
也许是史不伪和弟弟嬉戏时的声音太大了,父亲一边大骂小哥俩,一边顺手抄起木棒就打他们。
建伦因为小,跑得慢,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当时,建伦只是哇哇地大哭。
第二天,建伦就变了样,他不哭不笑,遇见人呆呆的双眼发直,整个人变傻了。

1945年,史不伪的父亲大学毕业了,靠朋友帮助,他在沈阳找到一份工作。
虽然他收入比较高,但却很少给家里寄钱。
那时,家里的生活还是靠史不伪的母亲一个人维持着。
1947年,解放军来辽宁招卫生员,13岁的史不伪为给母亲减轻负担,高高兴兴地穿上了军装。

为了照顾残疾的弟弟,哥哥放弃了前途

从1947年到1952年,史不伪随着部队走南闯北,但不管走到那里,弟弟的病始终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
凡是遇到有名气的医生,他都要咨询弟弟的病能不能治好。
大夫们都说,在当时抓紧时间治,还是大有希望的。
虽然现在治疗上没有什么希望了,但可以通过外部良好的刺激开启病人的心智。
史不伪听到弟弟的病还有一线希望,心里非常高兴。

正好这时,他从母亲的来信中得知弟弟喜欢看书,有时拿着一张报纸在安静的地方一坐就是一天。
有时,建伦还能看小学课本。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特别高兴,立刻上街用自己有限的津贴给弟弟买了一支当时最流行的“英雄”钢笔,还为弟弟买了不少的书。

1955年,史不伪在海军的一所速成班毕业了。
也在那一年,他的父亲调到了鞍山市工作,他的母亲和弟弟也跟着来到了鞍山市的农村。
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年,史不伪的父亲就提出要和母亲离婚。
虽然当时组织上没有批推,但史不伪的父亲还是和另一个女人过起了日子。
也就是从那时起,史不伪的父亲不再给家里一分钱。
这样,史不伪的母亲不但没有工作,而且还要拉扯一个患有智障的儿子,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当时,史不伪多么想帮家里啊!
但他的津贴实在是太少了。
于是,他想到了转业。
有人劝他:“小史,你要慎重选择,你有文化,提干那是早晚的事。
你要是提了干,在部队会有很好的前途。
”史不伪谢绝了别人的好意,他为了家,为了弟弟,还是选择了转业。

Processed in 0.08209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