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仙茅10克,仙灵脾15克,狗脊15克,川牛膝10克,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10克,鹿角霜10克,车前子15克,砂蔻仁各10克。

功能:健脾利湿,温补肾阳。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消退后,蛋白尿长期不消,同时有畏寒肢冷,腰脊冷痛,气短乏力,纳差腹胀,下肢发沉或稍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体胖大质淡嫩有齿痕、脉象沉弱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
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总量约200-300毫升即可,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乏力气短甚者,参、芪可加至30克,或加红参6克。
水肿明显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克;大便溏泻较著者,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小便清长明显者,加复盆子15克;有瘀血加丹参30克、泽兰10克。

体会:脾肾阳虚在肾病综合征有水肿时比较多见,治宜温阳利水。
水肿消退后有的病人仍有脾肾阳虚见证,故可用本方治疗。
如肾病综合征用激素者,多见化热,但在激素减量后期,亦可出现脾肾阳虚表现,也宜用本方。
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水肿而属脾肾阳虚者比较少见,亦用是方。
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脾肾气虚进一步发展则可转变为脾肾阳虚。
本方以参、芪、茯苓、砂蔻仁、车前健脾渗湿;二仙、菟丝、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固涩;狗脊、牛膝强肾壮腰膝,共奏健脾温肾之效。

典型病例:张某,男,18岁,门诊病例。
肾病综合征已2年,激素完全撤除已半年,目前尿蛋白,镜检:白细胞0~l,红细胞0~l,颗粒管型0~1,自觉畏寒股冷,全身乏力,腰酸腰痛,下肢稍肿,大便稀清,小便色清,舌体胖大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于健脾温肾汤加制附片10克、防己15克。
2周后下肢浮肿消退,畏寒肢冷减轻,尿蛋白仍为,镜检:红、白细胞仍为0~l,白蛋白/球蛋白=1.8/2.1,仍按健脾温肾汤治疗,并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
又服2周,大便稀溏好转,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
尿检查:蛋白,镜检。
患者因回河南老家,乃嘱用黄芪30克煎水,送服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日3次。
2个月后患者从河南来京,要求仍服汤药治疗。
由于患者一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已正常,尿仍清长,脉仍沉弱,舌体胖大质淡而嫩,故继续用健脾温肾汤治疗约月余,尿蛋白~,镜检,白蛋白/球蛋白2.6/2.2,患者畏寒消失,但四肢不温,故仍以健脾温肾汤调治月余,尿蛋白微量。

Processed in 0.080118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