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又叫秦越人,是齐国卢邑人,也有认为是勃海郡郑人。
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4世纪。
他年轻时曾跟随擅长医术的长桑君学医。
学成之后,长期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越、卫、郑、秦诸国。
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深得民心,受到秦国太医令李酰的妒忌而被杀害。
但古代人民始终怀念这位杰出的医学家,至今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还保留有不少有关扁鹊的纪念遗址。
扁鹊在诊断和治疗上造诣深湛。
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恐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这个典故,被历代传颂。
扁鹊诊脉闻名,如《史记·扁鹊传》说:“赵简之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
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曰:‘血脉治,而何怪?
……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间子寤。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果然苏醒过来而痊愈。
《盐铁论》亦说:“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乏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
扁鹊治病,能“起死回生”。
听说虢太子乙病死,扁鹊问知他死不到半日,还未收入棺材,曰:“若太子有病,所谓尸蹶者也。
……太子未死也。
”扁鹊让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不一会,太子苏醒过来;又让弟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更烫两胁之下。
太子坐起,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原。
扁鹊医德高尚,从不炫耀自己的医术,有人称他能将死人治活时,他说:“越人非能生死人,此自当生者。
”他一生反对巫医,明确指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表现出了可贵的科学态度,深受人民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