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并发的肾脏损害,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
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出血性皮疹、关节炎、胃肠病变及肾的损害,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病因可能与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本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其发病机理中IgA起重要作用。
本病有家族性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该病在出现肾脏状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器官病变,既有肾脏表现,亦有肾外表现。
肾外表现是区别其他类型肾炎的重要依据。
肾外表现有:
1.皮疹。
皮疹出现前可有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随后出现荨麻疹或红色丘疹,压之不褪色,分布对称,双下肢伸侧面最常见。
2.关节痛。
约有50%的患者出现关节痛,膝踝关节最常受累,特点为非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
3.腹部症状。
大部分儿童和近半数成人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便血及呕血表现,多数胃肠道症状在紫癜之后出现。
4.其他少见症状。
少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谵妄、咯血、肺炎等。
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血尿,部分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及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血尿,部分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及肾功能衰竭。
诊断依据
1、好发于儿童、青年;2、既往或新近有典型的过敏性紫癜史,多数在过敏性紫癜后4周左右出现肾脏症状,也有在紫癜症状尚未全消时出现;3、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表现。
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和血浆置换等。
但以上疗法均不确切,对重症及病情顽固患者收效甚微。
本病属于中医“肌衄”、“瘀斑”、“血尿”等范畴。
多因营血热盛,迫血妄行;或阴虚火旺,损伤血络;或瘀热内盛,阻滞脉络;或脾气亏虚,摄血无力所致。
治疗当审证求因,分别采用清营凉血、滋阴清火、活血化瘀、补气摄血、补肾固精等法。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157例经西医确诊且住院无效或对肾上腺激素药物依赖者。
其中病程最长5年,最短6个月。
治愈,恢复正常生活学习)146例;有效,红细胞11例。
采用纯中药治疗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8~15岁。
病程在半年以内者21例,在6个月至1年者9例。
均为镜下血尿。
结果全部治愈。
疗效100%。
平均服药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