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从应用以特别疗效中药为主药治疗慢性胃炎入手,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以特别疗效为主药之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复发率低。
慢性胃炎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
病因多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木不疏土;或饮食不节,酒食过度,直伤脾胃;或素体禀赋不足,加上外邪相干所致。
本病病机复杂,总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或兼气滞,或兼血瘀,或兼痰湿。
病情缠绵,难以根治。
每遇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而诱发。
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目前西医无特异性的治疗。
为提高疗效,笔者在临床中选用对慢性胃炎有特别疗效的中药为主药,如蒲松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北芪、蜥蜴等,结合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现结合病例简述如下。

1从“热”论治

1.1主证 胃脘灼痛,胀闷,口苦粘腻,泛吐酸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病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脾胃不和,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湿热中阻。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主药,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1.2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于1993年6月20日入院。
患者胃脘疼痛4个月,服西药无效,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证见胃脘胀痛,痛边胸胁,按之剧痛,嗳气太息,纳差口苦,心烦易怒,咽干不渴,溺黄便滞,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君合柴胡疏肝散治疗2周,诸症消失,继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伍香砂六君子汤及疏肝利胆之品调治半月痊愈。
随访3年,未见复发。

1.3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 支氏报道[1]“重用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92.5%。
罗氏报道[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慢性胃炎87例”,治愈率89.7%,有效率100%。

按:蒲公英清热利湿不伤阴,可使湿热得清,痰瘀得化。
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含葡萄糖、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肌糖、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元素,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可使胃粘膜损伤修复,炎症消除。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有化瘀消肿,清热解毒,即消除炎性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除胃粘膜的炎性介质和毒素,加速粘膜伤的修复,使粘膜糜烂出血消失,特别是使萎缩性胃炎的苍白粘膜向桔红色转化,腺体增加等有关。
故在重用上药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就能收到特别的疗效。

2从“虚”论治

2.1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质淡苔白腻,脉虚弱。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虚则外邪内阻,气血郁滞,升降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
“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则:“寓补于消,标本兼顾”,使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得以条达,继之水湿化,瘀血通,则诸症自除。
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北芪为君,伍六君子汤加减。

2.2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2001年4月3日诊。
患慢性胃炎多年,经中西药物治疗,时好时作。
胃脘时时觉冷,喜温喜按,面色无华,大便不实。
舌淡、苔白,脉沉缓少力。
证属中阳不足,寒毒内阻。
治当扶中托毒。
处方:重用北芪60G,加桂枝、毕澄茄各10G,干姜9G,白芍、红枣、党参各20G,鸡内金15G,木香10G,炙甘草10G,陈皮、砂仁各6G14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时胃脘冷痛明显好转,精神转佳,原方续进14剂,胃脘冷痛已消,上方去干姜、毕澄茄,续14剂,停药1周,再服14剂,如此治疗3个月,症状未再复发。

2.3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魏氏等报道[3]“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HP转阴,症状减轻,炎症减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宁夏俗称“沙朴朴”。
《本经》中认为,蜥蜴“咸寒,有毒”。
多数医家认为具有破结利水、消瘿散结的作用。
朱氏等[6]认为有:活血化瘀:增进胶原及钙代谢,促进骨折愈合;镇定作用:可抑制癫痫发作;解毒作用:可治疗乙肝及结核病,杀灭乙肝病毒及结核杆菌;抗癌作用;修复作用:可治疗慢性窦道及结核漏;免疫抑制作用:可治疗红斑狼疮,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支元林.重用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山东中医杂志,1999,18:406.

2罗开云.白花蛇舌草、半支莲治疗慢性胃炎8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16.

3魏海燕,魏玉涵.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中国药业,1998,7:62.

4徐启彦.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5:14.

5朱西杰,杨利侠,梁岩,等.蜥蜴治疗胃粘膜病变临床新用.山西中医,2003,19:48.

6朱西杰,杨利侠,梁岩.蜥蜴临证辨析.山西中医,2002,18:15.

Processed in 0.04839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