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

本病是眼底视网膜静脉血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眼底出血,视力减退的眼病。
本病的症状为视力下降,可仅能辨识手指数目,或只见到手动,但不似中央动脉阻塞时那样光感消失。
多半在清晨起床时忽然发现视物模糊。
眼底视盘色红,边界模糊,整个视网膜满布出血斑,以后极部最为显着。
主要为浅层火焰状或条状,在出血较少或近周边处也可见到圆形或不规则的深层出血。
渗出斑掺杂于出血之间。
视网膜水肿,尤以后极部为明显。
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可能因反射性功能性收缩或有动脉硬化。
静脉扩张与迂曲。
视网膜水肿与出血将血管部分遮挡,黄斑经常受累及。
当阻塞不完全时,上述眼底改变的程度较轻,有的阻塞发展缓慢。

荧光血管造影 出血遮挡荧光。
当浅层出血渐吸收,荧光造影显示大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在发病后约2~3月,荧光造影可显示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形成,侧支循环或短路交通支。
上述典型表现又称为缺血型或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当患者眼底出血较少而稀薄,视力较佳,荧光造影未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习惯认为是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又称为非缺血型或淤滞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本病西医常在早期用止血法,后期施以扩张血管,有时根据其眼底检查所得全身疾病的阳性体征,决定全身用药。

本病中医属“暴盲”范畴,外观端好,视力骤然下降。
本病多因暴怒惊恐,气机逆乱;或情志致抑郁,气滞血瘀;或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是阴虚火旺,上扰清窍。
传统用方,肝郁气滞则用通窍活血汤,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肝阳上亢用天麻钩藤饮,阴虚火旺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本病在出血期间应用凉血止血,血止后则用活血祛瘀,后期常用化痰软坚,滋阴明目。

[临床疗效]治疗178例179眼,治愈163眼,好转14例。
总有效率98.8%。

Processed in 0.04799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