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经常出现在口腔粘膜的各个部位,有自发性的烧灼痛,可以自愈,但不久又复发,因此称为复发性口疮。
病因比较复杂,多发生于青年人,女性患者比男性多。
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患者有消化道溃疡、新陈代谢疾病、精神过度紧张等。
溃疡有自限性,一般能在10天左右自愈。
因口疮经常反复发生或此起彼伏而称为复发性口疮。
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只能说与多种因素有关。
轻型阿弗他溃疡:又称轻型口疮,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复发性口疮的80%。
病程:初起有局部敏感,不适,或有触痛,或有烧灼感等前驱症状。
约24小时后,局部水肿、充血,呈一小红点或丘疹状。
1~3日后,上皮破损并继发炎症,小溃疡形成,此时疼痛加重;后溃疡渐渐扩大,一般直径约为2~4mm,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颊唇沟处则为条状。
溃疡边缘整齐,有约1mm的红晕,基部不硬,中心凹陷,其上覆盖灰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素性假膜,疼痛日益加重。
再经过4~5日后,红晕消失而痊愈。
特点:除溃疡感染加重者,一般愈后不留瘢痕。
溃疡持续约7~14天,不治而愈,称之为自限性。
溃疡数目不多,每次1~5个,好发于非角化区,如唇、颊等处粘膜。
溃疡遇刺激性食物及说话进食时疼痛加重,唾液增多,淋巴结肿大。
病因不明而个体差异较大,反复发作或连绵不断。
重型阿弗他溃疡:又称重型口疮、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
其发病情况与前者相似,仅溃疡较大而深在,直径10~30mm,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溃疡周围组织红肿且微显隆起,扪之较硬,溃疡边缘整齐,愈合后有瘢痕。
若瘢痕位于口角区则张口受限,位于舌尖或悬雍垂则可能有组织缺损。
溃疡可发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但以口腔的后部颊、咽旁、软硬腭或交界处多发。
持续时间长,有月余、数月或一年,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较差,有自限性,复发间歇期不定。
溃疡一般为1个,或在其周围有数个小溃疡。
疼痛较重,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其初起时也为轻型口疮。
疱疹样溃疡:其特点为溃疡小,直径仅1~2mm,但数目多,有数十个或更多;散在分布于粘膜的任何部位,以舌腹、口底多见;少数可与相邻的溃疡融合成较大的溃疡,周围粘膜充血。
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治疗,但首先要保 持口内清洁,注意口内粘膜免受硬物摩擦,少吃过硬食品,并应避免咬伤。
局部治疗的方法和药物较多,包括:抗生素、皮质激素局部封闭等。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口疳”、“口糜”、“口疮”等。
本病与风火燥邪以及内伤七情、过食辛辣等因素有关。
证属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胃实热,肺胃热壅,气血两亏等。
治疗以滋阴清火,健脾利湿,清热凉血,清胃肃肺,气血双补为原则。
需内治外敷结合,全身局部并举。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145例,治愈140例,好转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