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药疹)

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的反应。
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药疹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类型,即每次发作都在原来的部位反复以同一形态发生药物性皮炎。
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口唇、外阴等部位尤为多见。
如再服该药,会在原部位出现同样的皮疹,且面积可增大,部位可增多。

②荨麻疹样药疹:发病突然,全身对称性分布。
先从面颈部开始,以后蔓延到四肢及躯干。
皮肤瘙痒,病人感到畏寒和发热。

③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型潜伏期长,初期如麻疹,继续发展全身皮肤渐红、肿胀,然后皮肤发生广泛性叶片状脱屑,反复不已。

④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此型药疹极其严重,发病较急。
全身发生大面积水疱,擦破后露出大面积剧烈疼痛的糜烂面,像Ⅱ度烫伤那样露出表皮,如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临床表现:

1.有用药的病史,包括内服、注射、吸入、滴入、口含、漱口、灌肠、栓剂、外用等。
初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7—10天才发病。
如病人过去用药时就已过敏,复发病例中用药后1—2天即可发病,最短者为几分钟。

2.由外用药物引起者,全身症状不明显。
由内服药物引起者,往往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畏寒或发热,部分病例伴有内脏损害。

诊断依据:1.病前有用药史;2.有一定潜伏期;3.发病突然,皮疹对称,泛发颜色鲜艳等;4.自觉瘙痒;5.重症伴粘膜、内脏器官及全身症状。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05例,6~10天痊愈者82例,其余23例由于病程较长,平均25天治愈。

Processed in 0.16537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