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之前,与西医一样,也要首先明确诊断,即患者得的是什么病。
西医在诊断仆么病以后,往往就能对“病”,施治。
中医则不然,因为中医更关心病人是哪个证型,然后对“证”施治,就是所谓辨证施治。
证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综合性结论,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辨证的过程,就是综合思维的过程,即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鉴别,最后确定“证”,这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
因为中医治疗的中心是围绕“证”来进行的,是什么证就用什么法来治,所以常常出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o 就是说,同一个病因表现的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病因出现相同的证而采用相同的治疗。
可见,中医对病的诊断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证的诊断。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不论药疗还是食疗,也不管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感冒也不例外,虽然都诊断为感冒,却可出现不同的证,治疗方法因而也就不同。
下面就感冒的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风寒感冒:如有上述感冒的一般症状,又有发热重而怕冷轻、出汗不多、口干、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特点。
这种感冒是由风热所致,治疗应以发散风热为主,可选用:① 银花、连翘各12克,牛蒡子、杏仁、桔梗各10克,甘草、荆芥穗各6克,芦根15克,薄荷6克,水煎服,② 板蓝根15克、野菊花、大青叶各10克,薄荷6克,水煎服。
③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各10克,水煎服。
用于发热轻、咳嗽较明显者。
④ 羚翘解毒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⑤ 感冒退热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风寒证和风热证是感冒的两大基本证型。
此外,尚有夏季暑湿证、虚人外感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