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病是指由于过高影响到脑部血液的正常供应而引起精神障碍的一类疾病。
其病因病机是因为动脉压的持续升高而产生细小动脉痉挛及硬化,往往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以致神经细胞发生营养障碍,从而产生一过性的脑血管危象,或持续性的精神障碍。
本病初期应考虑动脉压升高所引起脑循环动力障碍对大脑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由于脑血管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使短暂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因而更促成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
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结构特点,硬化后的脑部小动脉极为脆弱,血压一旦波动,极易发生痉挛而形成血栓,此时可见到脑栓塞或点状出血。
尚可见细小动脉管闭纤维样坏死、管闭结构破坏,形成数个小血栓及明显脑水肿。
因此小血栓和脑水肿可能为高血压脑病发病的基础。
高血压患者对精神因素易感性高,精神因素又可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其临床表现其一为高血压的精神症状,主要是脑衰弱综合症—头部不适、头痛、情绪易激惹、植物神经症状、睡眠障碍、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其次使焦虑忧郁状态—过分注重自己病情、恐惧、忧虑,甚至产生死亡恐怖或疑病观念。
其二为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时的精神状态:出现意识障碍,突然发作,以夜间为多,表现为朦胧谵妄或精神错乱,可伴恐怖幻觉或片断妄想,甚至有自伤、伤人、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定向力丧失,言语不连贯。
意识障碍程度时深时浅是其特点。
还可见意识混浊,表现萎靡不振、乏力、表情呆板、思维贫乏、反应迟钝、动作缓慢、遇事淡漠。
诊断本病主要依据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出现了脑衰弱综合症,或见焦虑、忧郁、意识障碍及幻觉妄想,症状起伏与血压的波动关系密切者,即可确诊。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注重精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则以治疗高血压病为主,同时控制精神症状。
调节生活亦属必要。
本病在中医中属“眩晕”、“头痛”、“癫狂”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由于情志内伤、劳欲过度、肥甘厚味等,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挟风痰、火、瘀,扰乱神明所致。
治疗上宜以滋肾养肝、平肝潜阳、祛风化痰、泻火逐瘀、醒脑安神等方法。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120例,治愈10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