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会引起哪些病理改变

风湿病会引起哪些病理改变?

风湿病的共同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全身的胶原纤维、小血管、各关节滑膜、软骨、骨、皮肤、肌肉、各内脏等部位的损伤,其变化特点有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纤维蛋白渗出,各种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肉芽肿形成。
病变晚期可有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性。

不同类型的疾病,其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有的以血管炎变化为主,有的以滑膜的渗出增生为主,有的则以各种肌纤维的变性、炎症改变为主,也有的以小血管的进行性硬化从而进展到内脏硬化为主。
因此不同类型的疾病,有其病理变化特点和发展规律。

粘液样变性

它是指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镜下见病变处的间质变为疏松,充以染成淡蓝色的胶状液体,其中可有一些多角形、星芒状细胞散在,并且突起互相联缀。
病变常见于结缔组织的粘液样变性,如急性风湿病时的心血管壁。

纤维素样变性

又称纤维蛋白样变性,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变为境界不清晰的颗粒状或块状无结构强嗜酸性红染物质,状似纤维素,故称之为纤维素样变性,由于其实为一种组织坏死,故而又可称为纤维素样坏死,如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坏死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淀粉样变性

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称为淀粉样变性,多见于细胞间或血管内膜下沉着,HE染色为淡红均质状,刚果红染色为阳性反应,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有特异的绿色双折射。

玻璃样变性

又称为透明样变性。
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
镜下为嗜伊红染色同质状半透明的蛋白样物质,虽然在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病变细胞组织中可有透明样变性,但其发生机制和化学成分均不相同。
如瘢痕组织、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及肾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性。

炎性细胞浸润

大多数病变的炎性浸润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有的病变可有较多的浆细胞浸润,有的可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有的血管炎早期可以嗜中性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晚期则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浆细胞浸润为主。

增生性变化

主要表现为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外皮细胞增生、肉芽肿形成。
晚期纤维母细胞可由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转变而来,也可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而来。
幼稚的纤维母细胞胞体大,两端常有突起,突起也可呈星状,胞浆略显嗜碱性。
电镜下,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核蛋白体,说明其合成蛋白的功能很活跃。
纤维母细胞停止分裂后,可开始合成并分泌原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渐成熟,变成长梭形,胞浆越来越少,核越来越深染、成为纤维细胞。
全身小血管可有内皮或外皮细胞增生,管壁坏死,血栓形成,最后纤维化等。
如果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则该病灶称为肉芽肿。
不同病因可以引起形态不同的肉芽肿,因此病理医师可根据典型的肉芽肿形态特点作出病理诊断。
炎症吸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后病灶可纤维化、玻璃样变及硬化。

Processed in 0.05848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