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髓,是指精髓,所谓养生必补髓,意思是说,人们若想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必须要注意经常补充人体精髓的不足。
1.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众所周知,骨为人体一身之支架。
骨骼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质量。
正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
”意思是说,若做到人体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真气独立如常而不为邪气所动摇。
这里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人体的骨骼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骨为髓所养,精又生髓,故髓、精决定了骨骼的生长发育与功能。
若髓不养骨,即会造成骨骼方面的疾病。
如婴幼儿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
祖国医学则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腰痛而腿膝无力。
如《内经》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由此看来,精与髓的充盈与否,不仅影响到人体的骨骼系统,还将严重损伤人体的先天之本———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人体生长发育,人体的衰老与长寿和肾密切相关。
只有精髓充足,肾才能发挥其先天之本的作用,由此看来,养生必补髓。
2.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
所谓“脑为髓之海”,是说脑是髓汇聚之处,大脑的功能要靠髓的滋养。
如《黄帝内经》里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这里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髓对脑的重要性。
人们常见的脑病如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耐思考皆与髓供应大脑不足有关,此外,不仅神经系统的病变与脑有关,人体的四肢无力,视物不明,时常感到疲劳懈怠、倦卧皆与骨髓不足,不能充养大脑有关。
还有,脑髓又与精神意识有密切关系。
若脑髓不足则精神败坏。
如《黄帝内经》里说:“头为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亏矣。
”
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
由于骨髓不能濡养于脑,即可产生神的病变。
而神是生命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由此看来,养神亦需先补髓。
3.补髓能美容
《黄帝内经》里说:“液脱者……色夭,耳数鸣。
”中医认为“液”是指稠厚的液体,髓属于液。
色夭,是指面色憔悴,不华。
耳数鸣,是指经常耳鸣。
意思是说,属于人体液的骨髓,若不足虚少,既不能濡养面容,造成面色不泽,或萎黄,或苍白,或发青。
不能聪耳而产生耳鸣。
由此看来,要人体颜面美,亦需补髓。
4.髓充,元气盛,抵抗力、免疫力强
祖国医学认为,精生髓,若髓不足,就需要有阴精不断化生骨髓,倘若常补髓,即不需要阴精不断转化生成骨髓。
所以,补髓即补精,而精盛,元气盛。
因为真元之气藏于肾。
只有肾精充足,元气才有来源。
真元之气属于人体的正气。
《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意思是说,若真元之气充沛,外来的邪气是不能侵犯人体的。
祖国医学所说的真气、元气,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免疫力、抵抗力。
即髓充,元气盛,人体才有强大的抵抗力、免疫力。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张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