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脉同寿”,这是十九世纪法国
名医
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寿终正寝之时。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
人们只知惧怕癌症,“谈癌色变”,癌症每年可夺取500万人的生命,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人体的大型及中型动脉的管壁内膜沉积了不等量的脂质,特别是胆固醇。
结果使内膜表面凸凹不平,凸出于血管腔内,有的还伴有钙质沉着及纤维形成。
如果把具有这种病变的动脉纵行剖开,可以见到胆固醇沉着处,就象灰白色的粥样斑块一样。
很显然,由于动脉管壁内膜增厚了,加上纤维化及钙质沉着,使血管也变硬了。
动脉粥样硬化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发生在脑部动脉的,就称为脑动脉硬化,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嗜睡、视物不清等。
进一步发展,可继发脑血栓形成或脑溢血。
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冠心病,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
发生在肾动脉,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血压增高、蛋白尿、尿毒症。
不但心脑血管硬化、狭窄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实与心脑血管相连的周围血管也不能独善其身。
如中老年人中容易发生的动脉硬化闭塞症,它是周围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急性或慢性缺血的一种疾病。
初期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并伴有肢体怕冷、沉重无力、麻木感、刺痛感等。
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溃疡、坏死,晚期不少患者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衰退老化,但只要加强自我保健,特别是能做到科学饮食,注意改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注意心理调适,血管硬化便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
具体方法大致有如下8种。
1、保持膳食结构平衡:必须做到饮食的合理、科学。
首先是多样化和营养平衡,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所谓以素为主,不要误解为完全素食,完全素食缺乏蛋白质摄入,易使动脉变得脆弱,失去弹性,而摄入适量优质蛋白质才可保持动脉的柔韧性和弹性。
在食物中宜增加植物油,适当限制动物油以及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
长期过量摄入动物脂肪和富含胆固醇食物,会使血脂增高,易发生动脉硬化。
适当多吃些富含蛋白质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牛奶、蛋、鱼、鸡、兔、牛、羊、猪肉等。
所谓以素为主,就是要多吃蔬菜及水果,相对减少荤腻。
因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控制动脉硬化的发展。
菌藻类食物,如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海带、柴菜、海藻等,这些食物可破坏钙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积,同时这些食物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及一些微量元素,并不含胆固醇成分。
2、适当多吃碱性食物:研究表明,多吃碱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积,有一定软化血管的作用。
这里说的弱碱性,不是指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元素的性质。
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等。
有的食物如番茄、桔子、山楂等,口味虽酸,但它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弱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
一般而言,大米、面粉、肉类、蛋类等食品都是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鱼类等水产品则都是碱性食物。
3、多吃含纤维素食物:长期吃动物脂肪较高的食物,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引起高脂血症,成为动脉硬化发病的基础和原因。
而食物纤维可阻碍脂肪的吸收,多吃食物纤维,可使大便中脂肪排泄量增加1倍,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水平下降,从而防治动脉硬化。
在日常食物中,含纤维素较多的有新鲜蔬菜、水果、瓜类、薯类、菌藻类及玉米等粗粮。
4、严格控制动物脂肪:机体摄入的脂肪在血中不溶于水,必须和蛋白结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而后被运输到全身组织器官。
脂蛋白按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四种:颗粒最大的叫“乳糜颗粒”,次为“低密度脂蛋白”,再小者叫“低脂蛋白”,最小者叫“高密度脂蛋白”。
对血管影响最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对血管有益。
动物脂肪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易促成动脉硬化,必须严加控制,特别是动物内脏等,中老年人更应少吃。
此外,巧克力、奶油、糖果与各种糕点等甜食也应节制。
5、禁止吸烟: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促成动脉硬化。
烟中的尼古丁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加重动脉硬化。
6、坚持运动:体育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脂肪能量的代谢。
英国伦敦有关专家发现,人体进食富含脂肪饮食1——2小时后,做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就会明显增加。
这种物质在血液中与脂肪结合,即可通过动脉血管壁的微小孔而被排出,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这对避免血管硬化的发生极为有利。
美国北卡罗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每天步行半小时,能降低血液的粘稠性,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减少50%。
据研究,每周走路20小时以上,中风的比率减少40%。
重要的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持之以恒。
7、缓解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都会促使体内交感类物质——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血管处于收缩痉挛状态,容易导致动脉硬化。
8、改变A型性格:急躁、易怒、争强好胜、斤斤计较等性格称为A型性格,多属于交感兴奋型。
这种人最易发生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应学会乐观、宽容、不计小节、心情舒畅,逐渐改掉坏脾气,向宽宏大度的B型性格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