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疗法就是用某些中药切碎捣烂后,敷于患处或一定穴位,使其局部皮肤灼热、潮红,继之起泡,以达治疗作用。
本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塑料纸、纱布、胶布、绷带、75%酒精棉球、5ml注射器一副、消毒瓶盖一个。
2、操作方法
摆好体位,暴露发泡部位。
将制好的药饼敷于需要的部位,如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哮喘敷于天突或膻中穴;急性黄疸敷于内关穴等。
盖上塑料纸、纱布,以胶布固定。
敷4小时左右后,病人感局部灼痛、蚁走感,皮肤潮红,即可将药饼取下,上扣一直径约3cm的瓶盖,以绷带固定。
8~12小时后,皮肤逐渐起泡,待水泡内液体充盈、胀满时,经常规消毒,用针头刺破水泡底部,抽出液体。
再以酒精棉球消毒针眼,盖上消毒纱布,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向病人解释发泡疗法的作用及发泡过程,以取得病人配合。
发泡前应将局部清洗干净,或嘱病人洗澡。
敷药后应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如病人感烧灼,疼痛较重,皮肤反应大,可提早将药饼取下。
发泡过程应注意保护水泡,避免碰破,抽吸泡液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抽吸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隔日更换敷料一次,待局部干燥愈合即可。
局部皮肤病变者,禁在病变部位发泡。
4、在护理中的应用 此法须根据医嘱,选用适宜药物和部位,进行发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