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骨的功效熊骨【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骨。
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采集】捕得熊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净残存筋肉,阴干。
【药材】一般多用四肢骨,头部、躯干部骨少用。
四肢骨与虎骨相似,但较细长,质轻而松,关节亦较不发达。
前肢肱骨有喙粗隆三条,下端靠近骨环处无小孔。
后肢胫骨扁圆形,有纵棱,膝盖骨长圆形,带有舌状筋。
前后肢掌部宽大,均具5爪,爪黑色;留下的皮毛呈黑色或棕色。
骨的表面白色或灰白色,断面白色,粗糙不显油性,骨髓不明显,暗淡无光泽。
头骨吻长而尖,鼻骨短,额骨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左右额部连接部分向下凹陷,顶骨较宽,矢状脊短而不显著。
齿褐色,上颚骨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6对,下颚骨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7对。
上颚后臼齿很长,约为宽的两倍。
肋骨扁形。
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
【炮制】洗净,阴干,临用时敲碎。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微辛,无毒。
【功用主治-熊骨的功效】①《食疗本草》: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②《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治风湿骨节作痛。
【选方】治风湿骨关节肿痛:熊骨、桂枝、茅术、牛膝、杜仲、防己。
煎汤或浸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