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功效

龙骨的功效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采集】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
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药材】①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
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
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
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
无臭,无味。
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②龙骨又名:白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
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
吸湿力亦强。
无臭,无味。
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炮制】龙骨:刷净泥土,打碎。
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
《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
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龙骨的功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
安五藏。
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②《药性论》:忌鱼。
【选方】①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
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
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
②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
③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
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④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共研为末,麦门冬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
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⑤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⑥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
为末。
每盐汤服二钱。
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⑧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
上件为散子。
空心,酒调方寸匕服。
⑨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
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
⑩治白浊:糯米饭四两,赤石脂、龙骨、白茯苓各二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儿焙干。
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
⑾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
吹入鼻耳中。
凡衄者并吹。
⑿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
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⒀治血崩不止:龙骨、当归、香附各一两,棕毛灰五钱。
上为细末。
每服四钱,空心,米饮调下。
忌油腻、鸡、鱼、炙博物。
⒁治金疮出血:龙骨一两,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苧麻叶半两。
上为细末。
水调服之。
⒂治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
为末,水丸梧子大。
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
⒃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四两。
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
分五服,冷饮。
仍以米饮和丸。
每服十九⒄治小儿因痢脱肛:白龙骨粉扑之.⒅治两耳湿烂,久不收敛:龙骨、亦石脂、海螵蛸各三钱。
共研细末。
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吹末药。
⒆治阴囊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
⒇治小儿脐疮久不差:龙骨煅。
细研为末,敷之。
治淋巴结结核: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
共研末。
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投入药末,搅拌成糊状,贮存备用。
先将病灶清除干净,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
每日换药一次。
开始时脓汁增多,一般3~4天后创面干净。
连续应用1~2周。
治汤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
敷患处,敷后用纱布盖好,每隔一日换药一次。
:212,1957)

Processed in 0.05272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