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作用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栀子联用TMP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栀子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临床上常用于跌仆损伤痛等症[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对多种细菌具抑制作用。
TMP是一种广谱抗菌增效剂,临床上常与磺胺类药联用以增强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
为了探讨TMP对栀子抗菌活性的影响,我们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比研究栀子、TMP及栀子与TMP联用对6种不同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1

药品与材料

栀子经鉴定为药典品种,取自湖北省中医院中药库。
TMP购自湖北民康制药厂,批号19980621。

2

供试液配制

2.1

栀子

取栀子5g,常规水煎煮浓缩成浸膏状,加入无菌肉汤10ml,微热使溶,即得栀子供试药液。

2.2

TMP

称取50mgTMP于试管中,加入无菌肉汤10ml,摇匀即得TMP供试药液。

2.3

栀子+TMP复方

在另一份栀子供试药液中,再加入TMP50mg,微热使溶,即得栀子与TMP复方供试药液。

3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水弧菌。

4

方法与结果

无菌试管3排,每排15管。
除每排的第14管外,其余各管中均加入无菌肉汤5ml,然后于每排试管的第1管分别加入上述3种供试药液5ml,混匀,吸取5ml加至第2管中,混匀,同法依次稀释至第13管,混匀后吸出5ml于第14管中。
每排的第14管作无菌阴性对照管,第15管做无菌阳性对照管。
然后于各管中加5ml热无菌肉蛋白胨琼脂,摇匀,趁热依次倾入到同一型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放置使琼脂冷凝。
除第14号培养皿外,1~15号培养皿分别划分为6个近等的区域,并分别编号,然后在每个区域中分别加入6种经16h培养的各含菌培养液0.01ml,37℃培养18~24h左右,以细菌生长的有无作为判断指针,观察细菌培养结果。
具抗菌作用指接种区光滑无可见菌落;无抗菌作用指接种区可见大片细菌生长;抑菌作用指接种区可见极少量细菌点状生长。
为便于直观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以抗菌作用最大稀释试管号表示,见表1。
1~13管药物稀释倍数依次为原浓度的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1/4096、1/8192。
0:表示第1管无抗菌作用;±:表示从第1到该管均呈抑菌作用。
表1

各供试液抗菌作用结果

5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对金葡菌,TMP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栀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栀子与TMP两者联用后,抗菌活性较单用栀子增大32倍。
对绿脓杆菌,栀子在1:2稀释度时不显示抗菌作用,TMP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两者连用后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较TMP变小,但较栀子增大,客观上增大了栀子的抗菌谱。
对大肠杆菌和伤寒菌,栀子与TMP在1:2稀释度时均不显示抗菌作用,栀子联用TMP后抗菌活性较单用栀子和TMP均大大增强。
对痢疾杆菌,栀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在1:2稀释度时不显示抗菌作用,两者联用,抗菌活性较单用栀子增大32倍。
对水弧菌,栀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两者联用后,抗菌活性较单用栀子增大256倍。
以上结果表明,栀子联用TMP后,对实验6种细菌抗菌活性均大大增强,说明栀子与TMP联用具协同作用。

相关文章:

Processed in 0.04856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