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1.升降汤

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宜与论肝病治法参看。

野台参 生黄 白术 广陈皮 川浓朴 生鸡内金 知母 生杭芍 桂枝尖川芎 生姜

世俗医者,动曰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肝气之药。
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
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
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伤损,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
《内经》曰“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故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气之自理。
实窃师《内经》求之阳明,与《金匮》当先实脾之奥旨耳。

x按︰x“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 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
兼此二义,始能尽此二句之妙。

一媪,年近六旬。
资禀素弱,又兼家务劳心,遂致心中怔忡,肝气郁结,胸腹胀满,不能饮食,舌有黑苔,大便燥结,十数日一行。
广延医者为治,半载无效,而羸弱支离,病势转增。
后愚诊视,脉细如丝,微有弦意,幸至数如常,知犹可治。
遂投以升降汤,为舌黑便结,加鲜地骨皮一两,数剂后,舌黑与便结渐愈,而地骨皮亦渐减。
至十剂病愈强半,共服百剂,病愈而体转健康。

--------------------------------------------------------------------------------

2.培脾舒肝汤

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

于术 生黄 陈皮 川浓朴 桂枝尖 柴胡 生麦冬 生杭芍 生姜

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
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
白术、黄,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气之升,同陈皮、浓朴,能助胃气之降。
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舒肝之妙品乎。
用芍药者,恐肝气上升,胆火亦随之上升,且以解黄、桂枝之热也。
用生姜者,取其辛散温通,能浑融肝脾之气化于无间也。

从来方书中,麦芽皆是炒熟用之,惟陈修园谓麦芽生用,能升发肝气,可谓特识。
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
麦茅为谷之萌芽,与肝同气相求,故能入肝经,以条达肝气,此自然之理,无庸试验而可信其必然者也。
然必生煮汁饮之,则气善升发,而后能遂其条达之用也。

[附录︰]

直隶青县张××来函︰族侄妇,年二十余,素性谨言,情志抑郁。
因气分不舒,致四肢痉挛颤动,呼吸短促,胸中胀闷,约一昼夜。
先延针科医治,云是鸡爪风,为刺囟门及十指尖,稍愈,旋即复作如故。
其脉左部弦细,右部似有似无,一分钟数至百至。
其两肩抬动,气逆作喘。
询知其素不健壮,廉于饮食。
盖肝属木而主筋,肝郁不舒则筋挛,肝郁恒侮其所胜,故脾土受伤而食少。
遂为开培脾舒肝汤。
为有逆气上干,又加生赭石细末五钱。
嘱服二剂。
痉挛即愈,气息亦平。
遂去赭石,照原方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

3.金铃泻肝汤

治胁下掀疼。

川楝子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三棱 莪术 甘草

刘河间有金铃子散与玄胡索等分,为末服之,以治心腹胁下作疼。
其病因,由于热者甚效。
诚以金铃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胆所寄之相火下行,又佐以玄胡索以开通气血,故其疼自止也。
而愚用其方,效者固多,而间有不效者。
后拟得此方,莫不随手奏效。
盖金铃子佐以玄胡索,虽能开气分之郁,而实不能化气。
所谓化气者,无事开破,能使气之郁者,融化于无形,方中之乳香、没药是也。
去玄胡索,加三棱、莪术者,因玄胡索性过猛烈,且其开破之力,多趋下焦,不如三棱、莪术性较和平,且善于理肝也。
用甘草者,所以防金铃子有小毒也。
此方不但治胁疼甚效,凡心腹作疼,而非寒凉者,用之皆甚效验。

[附录︰]

直隶盐山李××来函︰仲冬,刘××兄,病左胁掀疼,诸治无效,询方于弟。
授以活络效灵丹方,服之不应,因延为诊视。
脉象他部皆微弱,惟左关沉而有力。
治以金铃泻肝汤,加当归数钱。
服一剂,翌日降下若干绿色粘滞之物,遂豁然而愈。
盖此汤原注明治胁下掀疼,由此知兄所拟方各有主治,方病相投,莫不神效也。

--------------------------------------------------------------------------------

4.活络效灵丹

治气血凝滞,癖 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当归 丹参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上药四味作汤服。
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腿疼加牛膝。
臂疼加连翘。
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生五灵脂。
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
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
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知母、甘草。
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

一人,年三十许。
当脐忽结瘕,自下渐长而上,其初长时稍软,数日后即硬如石,旬日长至心口。
向愚询方,自言凌晨冒寒,得于途间,时心中有惊恐忧虑,遂觉其气结而不散。
x按︰x此病因甚奇,然不外气血凝滞。
为制此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力,连服十剂全消。
以后用此方治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

高××年近五旬。
资禀素羸弱。
一日访友邻村,饮酒谈宴,彻夜不眠,时当季冬,复清晨冒寒,步行旋里。
行至中途,觉两腿酸麻,且出汗,不能行步,因坐凉地歇息,至家,遂觉腿痛,用热砖熨之疼益甚。
其人素知医,遂自服发汗之药数剂,病又增剧,因服药过热,吐血数口,大便燥结,延愚诊视。
见其仰卧屈膝,令两人各以手托其两腿,忽歌忽哭,疼楚之态万状,脉弦细,至数微数。
因思此证,热砖熨而益疼者,逼寒内陷也;服发汗药而益疼者,因所服之药,散肌肉之寒,不能散筋骨之寒,且过汗必伤气血,血气伤,愈不能胜病也。
遂用活络效灵丹,加京鹿角胶四钱、明天麻二钱,煎汤饮下,左腿遂愈。
而右腿疼如故,遂复用原方,以虎骨胶易鹿角胶,右腿亦出凉气如左而愈。

一少妇,左胁起一疮,其形长约五寸,上半在乳,下半在肋,皮色不变,按之甚硬,而微热于他处。
延医询方,调治两月不效,且渐大于从前。
后愚诊视,阅其所服诸方,有遵林屋山人治白疽方治者,有按乳痈治者。
愚晓病家曰︰此证硬而色白者,阴也。
按之微热者,阴中有阳也。
统观所服诸方,有治纯阴阳之方,无治半阴半阳之方,勿怪其历试皆不效也。
用活络效灵丹,俾作汤服之,数剂见轻,三十剂后,消无芥蒂。

一妇人年五十许。
脑后发一对口疮。
询方于愚,时初拟出活络效灵丹方,即书而予之,连服十剂全愈。

一妇人,年五十余。
项后筋缩作疼,头向后仰,不能平视,腰背强直,下连膝后及足跟大筋皆疼,并牵周身皆有疼意。
广延医者延医,所用之药,不外散风、和血、润筋、通络之品。
两载无效,病转增剧,卧不能起,起不能坐,饮食懒进。
后愚诊视,其脉数而有力,微有弦意,知其为宗筋受病。
治以活络效灵丹,加生薏米八 钱,知母、玄参、白芍各三钱,连服三十剂而愈。

盖筋属于肝,独宗筋属胃,此证因胃腑素有燥热,致津液短少,不能荣养宗筋。
夫宗筋为筋之主,故宗筋拘挛,而周身牵引作疼也。
薏米性味冲和,善能清补脾胃,即能荣养宗筋。
又加知母、玄参,以生津滋液,活络效灵丹,以活血舒筋,因其脉微弦,恐其木盛侮土,故又加芍药以和肝,即以扶脾胃也。
薏米主筋急拘挛《神农本草经》原有明文。
活络效灵丹中加薏米,即能随手奏效。
益叹《神农本草经》之精当,为不可及。

活络效灵丹,治心腹疼痛,无论因凉、因热、气郁、血郁皆效。
同里有一少年,脐下疼甚剧。
医者投以温药益甚,昼夜号呼不止。
又延他医,以药下之稍轻,然仍昼夜呻吟,继又服药数剂,亦不见效。
适愚自津门旋里,诊其脉,两尺洪实。
询其得病之由,言夜晚将寝觉饥,因食冷饼一块,眠起遂疼。
晓之曰,此虽由于食凉物,然其疼非凉疼,乃下焦先有蕴热,又为凉物所迫,其热愈结而不散也。
投以活络效灵丹,加龙胆草、川楝子各四钱,一剂而愈。

或问︰此证医者曾用药下之,何以其下焦之郁热,不随之俱下?
答曰︰热在大肠者,其热可随降药俱下,然又必所用之下药为咸寒之品,若承气汤是也。
今其热,原郁于奇经冲任之中,与大肠无关,冲任主血,而活络效灵丹诸药品,皆善入血分,通经络,故能引龙胆、楝子直入冲任,而消解其郁热。
况其从前所服之下药,原非咸寒之品,是以从前不效,而投以此药,则随手奏效也。

[附录︰]

直隶青县张××来函︰ 族兄×,年三十余,素强壮无病。
壬戌中秋,因在田间掘壑,劳苦过甚,自觉气力不支,即在壑中吃烟休息,少缓须臾又复力作。
至晚归家时,途中步行,觉两腿酸木不仁。
及至夜间,两腿抽疼甚剧。
适生在里,其弟扣门求为往治。
诊其脉,迟滞而细,号呼不已,气逆不顺,身冷,小溲不利。
遂用活络效灵丹方,加白芍三钱、桂枝尖二钱、生姜三片。
一剂腿疼大减,小便即利,身冷亦退。
再剂,霍然全愈。

又︰天津王媪,年五十七岁,右膝盖部发炎,红热肿疼,食减不眠。
其嗣××延为诊视。
至其家,闻病者呼号不止,口称救命。
其右脉洪数有力,心悸头眩,舌苔白而腻,大便三日未行,小便赤热。
此足征湿热下注。
予以活络效灵丹,加生石膏六钱,知母、怀牛膝、生薏米冬四钱,甘草梢一钱,嘱服一剂。
次日自能来寓,其疼减肿消,夜已成寐,尚云右臂酸疼。
又即原方加青连翘、金银花、油松节各二钱,服之全愈。

--------------------------------------------------------------------------------

5.活络祛寒汤

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妇女多有此证。

生黄 当归 丹参 桂枝尖 生杭芍 生明乳香 生明没 药 生姜

寒甚者,加干姜三钱。

证寒在经络,不在脏腑。
经络多行于肌肉之间,故用黄 之温补肌肉者为君,俾其形体壮旺,自能胜邪。
又佐以温经络、通经络诸药品,不但能祛寒,且能散风,此所谓血活风自去也。
风寒既去,血脉活泼,其搐焉 有不止者乎?

--------------------------------------------------------------------------------

6.健运汤

治腿疼、臂疼因气虚者。
亦治腰疼。

生黄 野台参 当归 寸麦冬 知母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莪术 三棱

此方减麦冬、知母三分之一,合数剂为一剂,轧细炼蜜为丸,名健运丸,治同前证。

从来治腿疼臂疼者,多责之风寒湿痹,或血瘀、气滞、痰涎凝滞。
不知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为功也。
愚临证体验以来,知元气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极少。
故凡遇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亦可随手奏效也。

--------------------------------------------------------------------------------

7.振中汤

治腿疼、腰疼,饮食减少者。

于白术 当归身 陈皮 浓朴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此方重用白术以健补脾胃,脾胃健则气化自能旁达。
且白术主风寒湿痹,《神农本草经》原有明文,又辅以通活气血之药,不惟风寒湿痹开,而气血之痹而作疼者,亦自开也。

一室女腿疼,几不能步,治以拙拟健运汤而愈。
次年旧病复发,又兼腰疼,再服前方不效。
诊其脉,右关甚濡弱,询其饮食减少,为制此汤,数剂,饮食加多,二十剂后,腰疼腿疼皆愈。

一媪,年近七旬。
陡然腿疼,不能行动,夜间疼不能寐。
其家人迎愚调治,谓脉象有力,当是火郁作疼。
及诊其脉,大而且弦,问其心中亦无热意。
愚曰︰此脉非有火之象,其大也,乃脾胃过虚,真气外泄也。
其弦也,乃肝胆失和,木盛侮土也。
治以振中汤,加人参、白芍、山萸肉各数钱,补脾胃之虚,即以抑肝胆之盛,数剂而愈。

--------------------------------------------------------------------------------

8.曲直汤

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

萸肉 知母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当归 丹参

服药数剂后,左脉仍不起者,可加续断三钱,或更加生黄 三钱,以助气分亦可。
觉凉者,可减知母。

脾虚可令人腿疼,前方已详其理,深于医学人大抵皆能知之。
至肝虚可令人腿疼,方书罕言,即深于医学者,亦恒不知。
曾治一人,年三十许,当大怒之后,渐觉腿疼,日甚一日,两月后,卧床不能转侧。
医者因其得之恼怒之余,皆用舒肝理气之药,病转加剧。
后愚诊视,其左脉甚微弱,自言凡疼甚之处皆热。
因恍悟《内经》谓“过怒则伤肝”,所谓伤肝者,乃伤肝经之气血,非必郁肝经之气血也,气血伤,则虚弱随之,故其脉象如斯也。
其所以腿疼且觉热者,因肝主疏泄,中藏相火,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疼,所以热剧之处,疼亦剧也。
为制此汤,以萸肉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香诸流通血气之药佐之,连服十剂,热愈疼止,步履如常。

安东友人刘××,年五十许。
其左臂常觉发热,且有酸软之意。
医者屡次投以凉剂,发热如故,转觉脾胃消化力减少。
后愚诊之,右脉和平如常,左脉微弱,较差于右脉一倍。
询其心中,不觉凉热。
知其肝木之气虚弱,不能条畅敷荣,其中所寄之相火,郁于左臂之经络,而作热也。
遂治以曲直汤,加生黄八钱,佐萸肉以壮旺肝气,赤芍药三钱,佐当归、丹参诸药以流通经络,服两剂,左脉即见起,又服十剂全愈。

奉天王××,年四十余,两胁下连腿作疼,其疼剧之时,有如锥刺,且尿道艰涩,滴沥不能成溜,每小便一次,须多半点钟,其脉亦右部如常,左部微弱。
亦投以曲直汤,加生黄八钱,续断三钱,一剂其疼减半,小便亦觉顺利。
再诊之,左脉较前有力。
又按原方略为加减,连服二十余剂,胁与腿之疼皆愈,小便亦通利如常。
盖两胁为肝之部位,肝气壮旺上达,自不下郁而作疼。
至其小便亦通利者,因肾为二便之关,肝气既旺,自能为肾行气也。

Processed in 0.06919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