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对比分析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4—30岁和60岁以上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共74例。
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的治疗指南》的标准,青少年组42例,男27例、女15例;老年组32例,男25例、女7例。

1、2临床表现:青少年组急性起病者33例;缓慢起病者9例;老年组急性起病者9例;缓慢起病者23。

临床症状:两组病人均以发热、咳嗽、咳痰、气促、消瘦、乏力为突出症状,其中青少年级发热28例;咳嗽29例,咳痰24例,气促10例,老年组发热21组;咳嗽2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

X线病变类型:青少年组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6例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老年组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9例,亚急性或慢性篾地播散型肺结核23例。
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

1、3合并肺外核情况:青少年组为32例;老年组为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其中青少年组,结核性脑膜炎7例;淋巴结结核6例,骨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各5例,结核性胸膜炎、喉结核各3例,肝结核、肠结核各2例;老年组骨结核、胸壁结核各2例,淋巴结核、喉结核各式各1例。

2、讨论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肺部结核病灶或淋巴结结核中结核进入血液循环并繁殖播敷衍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结核。
占我院同期肺结核住院病人总数的1、55%,有文献报道,该病以中青年为主且妇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比例仅为15、3—1808%,而本组中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老年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老年男子长期吸烟,患支气管炎后经常使用激素有关。
本组老年患者病例占总数43、24%,这与人口老龄化,老年保健相关的措施未及时跟上有关。

起病菌方式青少年组以急性起病而老年组则以缓慢起病为多,病变类型青少年组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而老年组以亚急性,慢性为多。
机体抵抗力的强弱,进入血液循环细菌的多寡,播散的次数及其快慢,与病变类型,起病方式关系密切。
青少年均接种过卡苗,但卡介苗的预防作用在接种后3—5年之间,以后逐年下降,当细胞免疫功能较差而抗体反应性高时,原发感染的结核菌播散不易控制。
往往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各个器官,因此起病急、症状重,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本组中有2人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老年组中由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经常使用抗生素、激素,加上反应能力相对迟钝,症状相对较轻,X线胸片是三不病灶因此,可造成漏诊、误诊,本组中有15例疑肺泡细胞癌而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而确诊。

青少年组合并肺外结核明显多于老年组。
青少年组中部分病人先出现肺外结核症状,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者,就诊拍X线胸片才发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由肺部结核病灶或淋巴结结核的结核菌进入不同的血管、淋巴管、播散情况也有很大差别,如结核菌进入肺动脉,直接播用到肺,仅导致肺部血行播用,结核菌侵入肺静脉,通过体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结核菌侵入淋巴系统则可引起淋巴系统播散,青少年大多继发于原发型肺结核,靠近肺静脉,当一次或短期内细菌大量侵入引急性血行播散型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或其他脏器结核。
而老年人肺部隐潜性病灶中结核菌破溃进入血液循环或由于肺部继发性肺结核病灶侵蚀邻近淋巴管引起,因此常常是少量结核菌间歇多次入侵,从而形成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结核。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0

2、李龙芸,赵秋霞,罗慰慈,等。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82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8、37:797

3、孙忠亮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肺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51。

本文发表在2002年第四期浙江实用医学上。

Processed in 0.05832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