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治疗嗜睡

中医认为多寐是由于阴阳失衡,阳虚阴盛所致。
本病的发生,或者因为外感失于调治,或因起居失宜,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使卫气独留于阴,不能行于阳经,以致阴盛阳衰,营卫不和,而见多眠;或因情志不遂,大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逆乱,阴阳失和,而出现多寐;或因七情过激,喜则气散,心气不足则昏倒而睡。
此外,,多寐还可因脾气亏虚,湿气过盛所致。

辨证治疗

营卫失和证,治宜调合营卫。
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7枚,黄芪15g,炒白术12g,苍术10g。

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5g,丹皮10g,栀子10g,茯苓15g,炒白术12g,枳实10g,沉香6g,香附15g,青皮10g,麻黄5g。

心气不足证,治宜宁心定志。
方用养心汤加味:人参10g,麦门冬15g,甘草10g,生黄芪15g,当归30g,五味子10g,陈皮g,茯神10g,肉桂5g。

痰湿困脾证,治宜健脾燥湿。
方用平胃散和二陈汤: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白豆蔻10g,生苡仁15g,藿香10g,佩兰10g,肉豆蔻10g,麻黄5g。

脉络瘀阻证,治宜活血通络。
方用通窍活血汤。
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葱白三片,柴胡10g,益母草15g。

针灸治疗

体针 可选内关、神门、合谷、心俞、脾俞、大椎等。
李勇用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案例,选用百会、头维、水沟、风池、内关、神门、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用0.40号25mm针,0.40号60mm针,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过一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无异常。

耳针 可选心、神门、皮质下、肝、脑点等。
焦伟用耳穴点刺放血治疗发作性睡病11例,取中脑、下脚端、心穴。
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
先用拇指及食指均匀轻轻按揉三穴各约半分钟,随即用2%的碘酒及75%的酒精常规消毒。
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处点刺放血,每个穴位每次放血1-2滴。
每日施术1次,停1日,再次施术。
共45天,左右两耳穴点刺激放血各15次为一疗程。
休息2周以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三个疗程判定结果。
经过治疗3个疗程,3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1例。
刘锦丽用针刺加梅花针治疗发作性睡病21例,先用毫针针刺百会、风府、悬钟,针下得气后,先用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捻转半分钟,留针20分钟。
起针后,用梅花针沿着督脉、膀胱经、胆经在头部的循行方向轻轻扣刺,以局部稍有出血点为宜。
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经过2个疗程治疗以后,痊愈11例,占52.4%;有效9例,占42.8%;无效1例,占4.8%。
总有效率95.2%。

张振中用自拟方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服用6剂以后嗜睡症状明显减轻,自觉身轻有力。
继续服用6剂,恢复如常人,疗效满意。
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连续服用6剂症状好转,恢复正常。
,益智仁12g,葛根10g,川芎10g,远志10g,茯苓15g,红花5g,薄荷3g,升麻6g,水煎服)治疗发作性睡眠32例,痊愈26例;显效4例,有效2例。

孙冲用平胃散加味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服用10剂以后痊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

范昌斌,杨旭东用镇心醒睡益智方治疗发作性睡病14例,痊愈7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

Processed in 0.052293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