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侔天 地。
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
综 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自强则刚
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提倡 的是“自强有为”。
众所周知,孔子有一句名言:“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是以运行不息为 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
孔子最见不得懒 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
懒散使人四肢不 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合”。
静止便意味着停 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 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作,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 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
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 成。
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干 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 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
在 人牛的征途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 取精神。
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 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 激励苦地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
正因为孔子具备了 这种“真积力久”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 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二、大德必寿
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 名言。
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 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 益于健康长寿。
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 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 寿无缘。
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 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 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 安宁
孔子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 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
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 于酒色有害。
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 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
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 公,喜爱淫歌妖舞。
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 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
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 乐之中,不问政事。
孔子屡屡动谏无效,一气之下,便 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 游列国之行。
孔子周游列国时,见到齐景公,齐景公仰慕他的 学识与品德,要将凛丘那个地方送给他,作为他的养生之资,几千婉言推辞,没有接受。
他回来对学生说,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并说:“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提出的著名的“君子三戒”,既是对人的品德修养而言,又是对人的养生保健而言的。
“君子三戒”的具体内容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应警觉贪得无厌。
孔子提出的“三戒”,极为准确的抓住了不同年龄段人性中的弱点,指出其既佚品德、又伤身体的危害性,提醒人们警觉力戒,以善其身。
孔子谆谆教导他的学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成人之恶必有恶报。
孔子把“恕”字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送给他的学生子贡,因为子贡才华较高,经营工商很成功,政治外交也很出色,很容易犯不饶恕人、不善体谅别人的毛病。
劝他布施仁政,待人要宽度随和,而且告诫他:“富与贵,此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
这话既是对子贡讲的,体现了孔子因才施教;同时又具有普遍的意义,强调“立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之患,在于欲望太多,所以提出“无欲则刚’”的观点。
无欲的人,能刚正无畏,办事公正,心地坦然,宽松泰和,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健康,享受真正的人生。
三、强身健体
孔子在百忙中,十分注意健身活动。
他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应当“通习六艺,臻于三德”。
他所说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三德”的内容包括:“‘智,仁,勇”。
可见在他的教学宗旨中,已经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内容。
孔子经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习武、游泳,还经常和弟子们一起外出郊游。
如今,在泰山一座天门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临处”的字样,说明孔子是极重视体育锻炼的。
所以,古籍中形穿孔子“趋进,翼如也’”。
说他走起路来,象鸟儿长了翅膀,健步如飞。
由此可知,孔子伟岸高大的身躯和强健的体魄,是与他积极倡导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