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夏季皮炎要“内清外透”

中医称夏季皮炎为日晒疮。
主要发生于四肢伸侧,尤其是两小腿的前方,对称发病。
初起为粟米大小、比较密集的红斑、丘疹或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
对于夏季皮炎的防治,中医讲究内清外透,表里同治。

内清,即清暑解热。
首先,多喝水稀释汗液。
充足饮水可以稀释汗液,降低有害成分的浓度,进而有效地预防夏季皮炎。
其次,饮用防暑饮料,清除内在的湿热。
如三色豆汤。
第三,一旦发生夏季皮炎,可服清热解毒、凉血除湿的中药,以下处方可供参考:金银花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蒲公英15g,连翘15g,生石膏30g,丹皮10g,六一散20g,香薷6g,荆芥6g,浮萍15g。
水煎服,每日1服。

外透,即透热于外。
夏季人们在服用清热解暑饮料时,可以适当配入辛凉透表的中药,如薄荷、菊花、淡竹叶、桑叶等。
一旦发生夏季皮炎,中医外治有一定效果,例如对红斑、丘疹伴有瘙痒者,可用荆芥、防风各10g,蛇床子、地肤子各15g,金银花、连翘、白鲜皮各20g;有疱疹糜烂者,可加苦参、明矾各20g。
用此方水煎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效果不错。

Processed in 0.08361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