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方剂

蒙医方剂一般由二味或数味药所组成。
蒙医常用成药,很少开方。
蒙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也是辨证施治。
配方分气味、性能二类。
药物分主、辅、佐、使。
一般成药有400余种。
已知蒙医传统配方、单方、验方共有1500多首,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

蒙成药剂型有10种。
即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

汤剂按着一定处方研为粗末,备用。
煎汤去渣取汁服用,或沸水沏服。
汤剂因其吸收较快,故一些急症及发病初期,多用汤剂治疗。
如“查干汤”,治疗感冒,头痛,温病初期均有良好效果。

散剂是将药物按处方配制,碾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寒凉药加白糖二分之一;湿热药加红糖三分之一,备用。
白开水或调引送服。
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
并有便于服用、携带、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
应用较广,但吸收较汤剂为慢。

丸剂将药物按处方配齐,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以蜜、水或面糊、药汁等赋形剂制成药丸。
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朱砂或银朱研细粉挂衣、晾干贮藏备用。
一般应用于慢性、虚弱性的疾病,以及某些不适宜用峻猛药者。
此外,丹剂中有内服、外用两种。
大多为金属化合物炼制而成,一般用于顽症、痼疾。

膏剂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
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及煎膏剂。
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
如:沙棘膏、文冠木膏、驼蒿膏、泡囊草膏、山黄柏膏、紫草软膏等。

酒剂以酒为溶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水浸出液供内服和外用。
此剂多用于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
如菱角酒、沙棘酒、苁蓉酒等。

油剂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处方调配、浸煮、浓缩到一定程度,按比例加鲜牛奶溶和,并加一定量的奶油、蜂蜜、蔗糖、白糖等,浓缩到无水分,呈现油光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
一般用于老人、妇女、体虚者的浮肿、湿痹、肾虚等。

灰剂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用灰剂治疗为上。
分为急、中、缓三种配剂,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搅合剂按处方调配,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渐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制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
此剂分为湿热、寒凉两大类型。
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对妇女及五官科疾病、老年病应用较多,而且服用方便。

草药剂草药剂是蒙医因地制宜地采集野生药草,将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
或将采回的药草置于清洁凉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末,煎汤给患者服用。
这种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
一般用于湿热病和外感的治疗。

金石剂金石剂亦称珍宝剂。
它以珍宝类药物,如金、银、珍珠、玛瑙、玉石、红珊瑚、松石等以及金属矿物类药物,如赤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金精石、银精石、水银、硫黄、黄丹等为主药,适当配合动、植物药而制成化合剂备用。
本剂的特点是毒性较强,药用量小,药效持久,吸收较慢。
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经多次服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考虑用本剂治疗。
当病症一除,立即停药,勿多服。

Processed in 0.04956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