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蒙古野生蒙药材的驯化研究及开发利用

我区是蒙医药学的发样地,拥有丰富的蒙药材资源。
在我区高寒地区、沙漠地区、林区生长的蒙药材对驱寒、解热、杀菌、化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药效和独特的疗效。
蒙成药具有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等特点。
所以。
以辨证施治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蒙医药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血液病、肝病等有着独特的疗效。
在预防、康复、保健、抗衰老等方面具有许多独到之处。
加强对蒙药材资源的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对野生蒙药材的驯化研究和濒临灭绝药材及稀缺药材的栽培、护育、围封,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区蒙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
符合我区经济发展战略。
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1、必要性和可行性

回归自然、崇尚绿色,已成时尚;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阻止沙化。
已成首要任务;天然资源的有限、紧缺、濒临灭绝。
已成实事。
所有这些,从客观上制约了对野生药材的采挖。
而人们保健与药用的药材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后。
我区医药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药材的供求矛盾、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只有对野生蒙药材进行驯化研究,引种优良品种,使野生药材变人工规模化种植生产,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很多困难和问题。
才能满足市场对药材的大量需求,保护资源。
减少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才能把药材资源的建设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2、驯化研究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蒙医药科技进步是实现蒙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蒙医药科研工作首先要确定蒙医药科研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科研方法等问题,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又要强调科研设计的严密性、规范性、逻辑性和工艺路线的合理性、可行性,特别是对野生药材的驯化研究过程中注重保持或提高药能、药效,这样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完善、更绿色的医疗保檀腽备.

选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蒙药材品种,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土壤、气候及伴生物的观察和研究并采集其有效遗传材料,在模拟人工环境下种植栽培并遵循其生长规律,精心培育。
根据野生蒙药材驯化品种的生长习性的不同,可分年度分阶段适时适宜地进行研究。
最后。
采摘其药用部分进行药用价值分析并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推广技术。
通过野生蒙药材的驯化研究,进一步全面掌握其生长习性、繁殖原理、田问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一系列的人工种植栽培技术。
从而,形成和推广系统的、科学的野生蒙草药材驯化研究技术及理论,达到野生变人工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生产的目的,实现产业化。

3、把野生变人工种植生产和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药材是医药产业的原材料。
药材的质量、性质和成本直接影响着医药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区对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筹安排、合理采控。
要么无计划乱采乱挖,要么干脆封住不采。
多数药材都靠河北安国或安徽省等外省引进。
虽然有些地方少量种植药材,但都不成规模,散兵游泳式,无计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缺口。
所以。
在原有的资源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区的药用资源进行普查,掌握药用资源的种类、幸存量、分布等一系列概况。
为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再生产提供依据。
把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与药用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为科学引种驯化、优良品种的选育、采摘时间和方法的研究、无公害栽培技术提供可靠依据。
把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利用与人工规模化种植、生产、经营实现产业化结合起来。
使药材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叠交流与合作。
构建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体系

除了加强地道药材的驯化研究外。
还要加大对濒临灭绝的药材及稀缺药材的栽培、护育、围封等科学力度。
从而挽救濒临灭绝的药材,丰富稀缺药材,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并与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辽宁省中药栽培研究所等大学.院校、科研院所、药厂及医药企业进行合作。
不仅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还可以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蒙医药知名度,构建以国际接轨的蒙药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促进蒙医药产业化进程,把蒙药材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让蒙医药在新世纪对人类健康长寿做出新的贡献。

Processed in 0.07240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