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和诀:中和为养生之本。
中则不偏不倚,至真至善,和则不刚不柔,至谐至平,二者得,自可行皆中律,发皆中节。
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易曰“保合太和”。
用之于养生,亦为不易之原则,中老年人尤应经常保合一种太和元气,同时宜注重各部位各官能之协和。
一般人常说:“心平气和,为健康长寿之不二原则。
”又说:“和气生财”,“和气致
福”,“和气永年”,皆为和字诀法。
析而言之,则阴阳宜调和,心肾宜调和,气脉宜调和,气血宜调和,脏腑宜调和;故吕祖诗谓:“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
”若将和字外用之,则家庭宜和,父子宜和,夫妇宜和,兄弟宜和,妯娌宜和,亲族宜和,朋友宜和,上下宜和;正所谓“一和兴万事”与“和气致千祥”者是。
中庸以中和为天下之大本,余则以中和为人生之大本。
2.乐观诀:乐观为长寿之本。
历史上凡抱乐观主义,达观主义的人,无有不是长寿的。
疾病和容易衰老,常是与烦恼、苦闷、悲观、忧愁、伤感、挂虑……甚至是情绪不宁,心神不安等等,互相联带的。
所以希望健康长寿的人,先要养成一个乐观的心理:无论处任何艰难困顿的环境中,或遭逢患难死生之际,总要能不怨天,不尤人,而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对人生,总要能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自我快乐,自我悠然!
我故常说:“笑口常开千年寿,一心无虑寿千年”。
这也就是古人所说:“不开口笑是痴人”者是。
你如细心观察,一个常常将笑挂在嘴上的人,绝对是长寿的人。
我们十二时中,总宜大笑三回,小笑百次,养成一个“笑的人生”,自可终生受益无穷。
能乐观,则自能自在安适。
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论语日:“恭而安”,无所勉强而自得平稳宁静则自安。
安稳则自舒适,舒适则自轻松;万事能轻松,不紧张,处之泰然,有事而若无事然,亦自得安适,自得安乐。
所以一个养生家,不但要有一个乐观的心理,尤要居宜求安,体宜求安、心宜求安,神宜求安。
切忌惊恐、愤怒、紧张、和突然的刺激。
在现世界中,紧张的毛病最易犯,如生活紧张,工作紧张,因而引起心理紧张,精神紧张,情绪紧张,甚至神经紧张,对治之诀,唯有以乐观治之,轻松治之,安适治之。
此为最要紧的一着。
3.自损诀:损有减之意。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养生之要,亦在能损,将一切尘劳、杂务、思虑、欲念、疑滞、执着……减之又减,减尽便没事而近道矣。
能损能减之诀,就是要能破执去缚,要能看得开,放得下。
人生在世,担得起容易,放得不难,能作个像尧舜般的好帝王容易,能薄帝王而不为、视天下如蔽屣难。
古真谓“断缘、简事、息心,寂念”,就得用损字工夫。
自损之极,则天地自息。
在养生上,我们必须做到“息用以返体”的工夫。
如息心以养心,息神以养神,息气以养气,息精以养精,息心则心不动,息神则神不乱,息气则气不散,息精则精不漏。
此中下手在用息缘返照和息念寂照工夫。
方可以说是一种“修止”工夫。
同时,我们要知道,息念所以养心,息心所以养精,息精所以养气,息气所以养神,息神所以养虚,息虚所以养道。
这是一步最紧要的工夫,其下手则皆自“自损”来,损而至无,则几道矣。
4.筑基法:筑基乃丹家修长生之一名词,一般人方可作为养生之下手工夫,中老年人尤不可或忽;此一步诀法,亦即为丹家修长生之基本工法,舍此别无他门可入。
金丹真传云:“筑基成则具六通之一,所谓无漏尽通。
即可以长生不死,仅小证人仙之果,百日间事耳,凡男人年老,八九十岁百岁,精枯气竭,须要使其生精而复生神,且能御女,能种子。
然后出全精。
而炼至无精,并无精窍,小便缩如童子;则知精已化气,而基成矣。
妇人年老,八九十岁百岁,气血久枯,须要使之无血而生血,复有月信;然后由有经而炼至无经。
谓之斩断赤龙,身如处女,则知血已化气,而基成矣。
此真实效验,克日可成,非遇真师,终成画饼。
所谓真诀必要真仙授。
世人说者有谁真。
又曰:欲求人不死,须寻不死人。
吾言非妄,来贤勉之。
”以后步步工法繁密,且亦非一般人末未入室者,所必须了然,故不深赘。
5.采补诀:与自损诀相对者,则为采补诀。
中年人为已漏之体,老年人为衰竭之体,不求补益以延年,则惟有任其自然死亡矣。
采补之术多端,丹道门庭有所谓:“旁门三千,左道六百,要皆可以延年,而非正统丹道。
”大要有采阴补阳法、有采阳补阴法.有采精补精法、采气补气法、采神补神法、有采后天中先天法、有采先天中先天法、复有采日精月华法、采天地真气法、采六气法、采大药法等等,不一而足。
修真入门有云:“阳气盛则百病不生,阳气衰则诸患侵体。
盖阳衰者,皆因精气不足,不足必须补之。
契云:精不足者补之以精,神不足者补之以气。
精从内守,气向外生。
补阴必用阳,补阳必用阴,皆言补气之法。
然补气之法,理出两端,有清静而补者,有阴阳而补者。
夫清静而补者,必须定心端坐,调息归根,候一阳之初生,采先天之真炁,聚于丹田,久则丹田气满,充于五脏,五脏气足,散于百骸,百骸气全,自然循督撞透三关,由前降入黄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离,结胎脱体,功用固神。
但既漏之身,难以速补,已放之心,不能遽收,不若阴阳相补,有所凭藉,不大劳神,入门为易也。
必用鼎器,先开关覈然后补气补血。
鼎器者何?
即悟真云:灵父圣母也。
其用之时,神交体不交,气交形不交。
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受如父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此也。
夫己者,外阳而内阴,其卦属离,在内者精神而已。
彼者,外阴而内阳,其卦属坎,在内者气血而已。
将彼气血,以法追来,收入黄庭宫内。
配我精神,炼作一家,名为四象和合。
故云:气不散乱精不泄,神不外游血入穴,攒来四象进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
此为筑基之功,复成干健之体。
”此为丹家千古不传之秘!
道家南宗与东派,概主阴阳双修,以其易“接命”也。
6.还丹诀:中老年人接命延命、长生久视之法,既重采补炼丹之术,自当尤重还丹之道。
还丹之道,旨在还我先天真阳之金,使复归于乾宫为用,亦有清静单修与阴阳双修之别。
后者力主入室下功,须龙虎双全,铅汞两合,金木交炼,被己同融;方易了道。
虽非兀坐单修,概从房中得之,然非房中术之三峰采战者,所以望其有成也。
筑基炼己,得药采药,乃是修仙初步要法,给丹还丹、炼处御空,方为采得玄跦,出神入化之最后妙道。
朱元育日:“金丹结胎,脉住气停,复返混沌,此吾身大死之时也。
迄绝后再苏,亲证本来面目,自然纯清绝点,慧性圆通,形化骸解,真人长生,大地乾坤,俱作水晶宫阙矣。
”修行人,须知“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内外,内结丹而外还丹。
”及三候三关之要,九琴九剑之法,用鼎不用鼎之分,临炉不临炉之别。
栽接之妙,存乎一心!
由我而不由人也哉?
故无根树词曰:“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做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
7.延命诀:延命之法,首重保命,命有三宝,精气神是也。
首为保守法,保精保气保神,使勿泄漏,使勿滥用,使勿斫丧,永守勿忘,永保勿失,便得停止衰老,此为第一要着。
故李虚庵谓:“阳关一闭,个个长生。
”天玄子曰:“精气神不漏,皆可长生,是为修仙之三不漏法。
”次为补益法,补精补气补神,益精益气益神,使增加健寿,返老还童,此与前述之“自损诀”,系相对相益、相辅相成之养生要诀。
一为“减”字诀,一为“加”字诀。
补为延命之不二真诀。
鬼谷子曰:“贼命可以长生”。
参同契曰:“老翁复壮丁,老妪成姹女,改形免世阨,号之曰真人。
”能延命,循环相生,往复相乘,即可得返老还童之效也。
8.神化诀:化有转化蜕化变化意。
道家养生工夫,终极在一化字工夫,不能化,虽活法亦是死法。
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与变化气质,变化心性,变化形神,及变化强弱,变化刚柔,变化阴阳,重点全在一化字。
道家丹鼎派的“返还”工夫,妙用即在化字。
无工夫则“人随年老去”,此顺化也。
有工夫则“逐岁返少年”,此逆化也。
无论作什么工夫,总要使它做到个“神化境界”,浑物我,一天人,亦全在个“神化境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