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和春捂秋冻

中医有一个有意思的养生防病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即在夏季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促使体内阳气旺盛祛除体内陈寒。
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寒病在冬季减轻或不发作。

中医养生还教导人们要春捂秋冻。
本文作者进一步从气象角度阐明了何以同是过渡季节,同是气温多变,而春要捂秋要冻的环境原因。

原来,这是因为春秋季节中气温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由于我国冬冷而夏热,春秋季节升降温特急,使得室内气温变化因房屋热惰性而远远落后于室外。
室内外温差因而达到了显著的程度。
这样,春季中外出归来,从室外走进室内,如果不添衣春捂,时间一长,特别是老弱病人就会受凉生病。
秋季情况相反,因室内暖,进屋后宜少穿衣,即“冻”。

实际上,我国古代深宅大院内夏季中还可保持相当大的室内外温差。
从高温下走进阴凉的室内,也很易得病。
古代称为“阴暑”。
从“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症状看,还是很难受的。
而这种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在自然情况下只有我国才有。
由此可以说,因我国特殊气候而形成的中医和养生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医的内涵,而我国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也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Processed in 0.049833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