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痢克星白头翁

白头翁是治毒痢的“克星”。

相传,秦时有个农夫偶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远处求医,不料,途中昏倒在地,此时,幸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着拐杖路过,问明原因后,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种野草说:“这种草的根茎能治你的病。
”说完,便飘然而去。
那位农夫就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采食那野草,果然,很快腹痛果然减轻,下痢次数也减少了,几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村里很多人闹痢疾,那位农夫扛着锄头到原来的地方,挖回几大捆原来自己吃过的那种野草,煎汤给乡亲们喝,结果效果都很好。
当众乡亲问起这药草的来历时,农夫便述说了巧遇老翁的往事。
此后,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人们就给这种草药定名为“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草,奈何草,大将军草,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山野、荒坡及田边,其根、茎叶、花皆可入药,药用主要用其根。
据说其草的特性是有风反静,无风自摇,根部有白茸。
中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将列入为清热解毒、凉血治痢要药。
医圣张钟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治疗厥阴热毒利的白头翁汤,治产后下利极虚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效专力宏。
但此药虚寒下痢忌用。

现代研究发现,白头翁含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等成分,可抗阿米巴原虫,对痢疾杆菌等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白头翁成为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要药,也可治疗细菌性痢疾。
目前用其治痢除口服外,尚可做保留灌肠,效果亦佳。
人煎剂每日量为6—15g,大剂量可达30g。
但本品苦寒,纯属虚寒证者自当忌用。

然而,白头翁临床上绝非仅限于治痢。
近年发现,白头翁还可对抗阴道滴虫,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及病毒、真菌,且有强心利尿,护肝等功效,因此还具有多方面的药用功效。
例如白头翁与苦参相配,煎汤外洗,可治疗阴道滴虫病;单味白头翁水煎服,可治瘰疬;用白头翁、骨碎补各15g,猪鼻甲100~200g,煎汤服,可辅治鼻出血。
白头翁复方的应用,还包括急性肾盂肾炎,溃疡性结肠炎及伪膜性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盆腔脓肿、风火牙痛、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病毒性角膜炎、神经性皮炎等。

白头翁还具有抗癌作用,曾报道对肺部鳞癌、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
科研人员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时发现,白头翁水和醇的提取液,对某些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外,体外杀精子实验研究发现,白头翁皂甙可使精子瞬间失活,其最低有效浓度仅为0.73mg/ml,白头翁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杀阴道精子药。
总之,目前国内外对白头翁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砑究的深入,白头翁将进一步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Processed in 0.04846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