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眼

【概述】

近视眼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
以裸眼远视力差,眼易疲劳,中度以上近视可出现眼底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
尤以青少年多见。
目前,西医治疗除配眼镜矫正视力外,尚无确切有效的办法。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现代报道,始于50年代[1],有的单位还作了百例以上大样本的观察。
从60年代开始,皮肤针叩打被用于青少年近视眼的治疗。
通过对照,观察到,叩刺经穴和经验穴的效果,较之按部位叩刺为佳。
皮肤针法及其所发现的经验穴,至今仍是治疗近视眼的重要方法和穴位。
70年代末起,多种穴位刺激法得以在本病中应用,如耳针、头针、肠线埋植、小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磁疗眼镜矫治,以及从传统方法中挖掘出来的隔核桃灸法等。

通过近二十年的大量的治疗实践,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临床规律:①针灸不仅对假性近视有效,对真性近视也有一定效果。
②疗效与疗前视力有关,疗前视力好者,疗效好,差者疗效低,普遍认为0.1~0.3视力为一分界线。
③病程增加,则痊愈率下降,但都有不同程度效果;屈光度增加,疗效也降低。
④年龄愈小,治愈倾向越大,以10岁以下患者最为显著。
⑤和国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发现不戴眼镜者,治疗效果要较戴眼镜者好,且有显著差别;另外,有遗传史者,疗效较差。

关于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机理,早在60年代就有人探讨过针刺对皮层视分析器机能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和日本的一些学者以皮层视区透发电位为指标进行了实验观察,探索额部和枕部经穴与眼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后对大脑皮层机能的影响,表明针刺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发挥作用的[2]。

针灸治疗近视眼,近期疗效是确切的,但远期效果尚不够满意,而机理研究亦有待进一步深化。

【治疗】

电梅花针

取穴

主穴:分2组。
1、正光1、正光2;2、睛明、承泣。

配穴:风池、内关、大椎。

正光1穴位置: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

正光2穴位置: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治法

主穴以第1组为主,如效不显改用第2组,亦可交替使用。
配穴酌取1~3个。
以电梅花针具,接通晶体管医疗仪通电,电源电压9伏,电流小于5毫安;或接电针仪,频率调至60~120次/分。
然后在正光1和正光2穴区0.5~1.2厘米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睛明、承泣穴,每穴叩打5分钟左右。
配穴叩打同正光穴。
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半月。

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视力达1.0或以上者;显效:视力增加3级,但未达到1.0者;进步:视力增加1~2级者;无效:无增进或增进不到1级者。

共以上法治疗2676只眼,总有效率为94.2%。
其中2284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494只,显效1307只,进步461只,无效22只,总有效率为99.0%[3、4]。

耳穴压丸

取穴

主穴:眼、肝、肾、近视。

配穴:目1、目2、神门、心。

近视穴位置:位于耳甲腔食道穴与口穴之间。

治法

主穴每次取3穴,配穴2穴。
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于选定之耳穴。
应耳廓内外对贴,以加强刺激。
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穴1分钟。
每次贴一侧耳,如贴双侧,则应将治疗的耳穴数减少为3穴,以便于轮替。
每周换贴1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疗效评价:

共治2,478例,其总有效率为72.1~77.1%[9~13]。

体针

取穴

主穴:承泣、睛明、球后。

配穴:翳明、风池、四白、合谷、攒竹、太阳。

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酌配1~2个配穴。
承泣穴,取1.5寸长之30号毫针,以30度角向睛明方向斜刺,约刺入1寸左右,待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捣刺3~5下,注意不宜大幅度提插,留针10分钟。
球后、睛明穴,直刺1.5寸,送针宜缓,不可捻转提插,待眼球有明显的酸胀感时留针10分钟。
亦宜用30号2寸长毫针。
翳明、风池穴,取28号1.5寸毫针,刺入0.8寸,获得针感,即留针10分钟。
余穴进针后,施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得气即可。
留针15分钟。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

疗效评价

共治6 186只眼,以类似上述标准评判,痊愈2 372只,显效1 950只,有效1 543只,无效340只。
总有效率为94.5%[5~8]。

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合谷。

配穴:光明、光明、养老。

治法

每次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可酌加配穴。
用氦氖激光器照射,波长为6328埃,功充为1.5~2毫瓦,工作电流强度为6毫安。
光束垂直照射。
患者取正坐位,双目闭合,眼部穴每穴照射2分钟,余穴为4分钟。
光斑直径小于1.5毫米,光束发射角小于2毫弧度。
每次选2~3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5日。

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视力提高4行或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3行;无效:视力无改善。

共治220例,200例按以上标准评定,结果显效69例,有效1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5%[14,15]。

核桃壳灸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目1、目2、眼、肝、肾、神门、心、脾。

阿是穴:患眼。

治法

先特制灸用眼镜架1具,并放置经野菊花、石决明煎煮液浸泡2日之核桃壳,在距1寸处插上一寸左右艾卷段。
架在患者之患眼前,点燃,令闭眼,约灸20分钟左右。
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为加强疗效,可选4~5个配穴,贴敷王不留行子,每次一侧,二侧交替,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每次每穴2~3分钟。
每周换贴1~2次,2周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2例,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17]。

头针

取穴

主穴:视区。

治法

双侧均取,用26~28号3寸毫针,沿头皮下斜刺进针至要求深度,以>200次/分的速度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分钟,出针前复行针1~2次。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3例86只眼,结果恢复正常37只,有效47只,无效2只,平均视力增高0∶36;屈光度平均降低0.38度[18]。

腕踝针

取穴

主穴:上1穴。

上1穴位置:小指掌侧尺骨缘前方,用拇指按压有凹陷处。

治法

双侧穴均取,以30号或28号1.5寸毫针,与皮肤成15度角速刺进针,然后,把针体放平,使之贴近皮肤,缓缓向近心端方向送针。
应无疼痛和得气感。
留针1小时。
留针时,患者宜向远处眺望。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评价

共治151例,229只眼,结果痊愈17只,显效97只,有效139只,无效46只,总有效率为84.9%[16]。

体针

取穴

主穴: 新明Ⅰ、新明Ⅱ。

新明Ⅰ位置:耳垂后皮肤皱折中点,相当于翳风穴前上5分处。

新明Ⅱ位置:眉梢上1寸外开5分处。

治法

主穴均取。
针新明Ⅰ时,把耳垂向前上推拉,针尖呈45度向前上方剌入,进针1~1.5寸,使达下颌骨髁状突后侧面,用捻转结合快插慢提,提插幅度1mm左右,捻转频率约80次/分以上,诱导针感至眼区,运针1~2分钟,不留针。
新明Ⅱ进针时针尖向额部垂直剌入,深约5~8分,有针感后以上述手法作小幅度向前下呈弧形快速旋转式捻针,频率在200次/分以上,使眼球有热胀感,运针1分钟,不留针。
每日1次,每次1穴,仅取患侧。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天。

疗效评价

共治630例计1240只眼,经三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970眼,显效220眼,有效4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为99.4%[19]。

【主要参考文献】

[1]汪宝麟。
针术对近视眼疗效的初步观察。
哈医学报 1958;4:34。

[2]黄剑红。
针灸治疗近视眼概况。
中国针灸 1989;9:43。

[3]钟梅泉。
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临床研究及正光穴对视力的影响。
中国针灸 1982;2:21。

[4]王淑媛,等。
电梅花针治疗近视眼工作小结。
中级医刊 1985;:54。

[5]葛书翰,等。
针灸治疗近视眼1 100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86;6:12。

[6]陈朝明,等。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1 86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级医刊 1986;:48。

[7]杨道全。
近视247例针刺疗效观察。
四川中医 1985;3:43。

[8]赵庭富。
针刺球后穴治疗近视眼210例。
广西中医药 1981;:46。

[9]张燕华,等。
按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一种新措施:1651只病眼的近期疗效观察。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6;:26。

[10]周玉冰,等。
王不留行贴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眼517例近期疗效观察。
浙江中医杂志 1983;18:64。

[11]陈作慎。
耳穴埋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86;6:9。

[12]王瑞芝。
耳穴埋针法治疗近视眼207例。
中国针灸 1985;5[1]:8。

[13]杨金棠。
耳穴按压治青少年近视眼337例。
陕西中医 1985;6:271。

[14]陆汝贞,等。
氦氖激光治疗低度近视眼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1986;5:9。

[165中医研究院。
针灸研究进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04。

[16]江 洋。
腕踝针治疗近视眼151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87;:11。

[17]岳 新。
核桃皮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眼42例。
中国针灸 1989;9:4。

[18]成定满。
头皮针矫治中学生假性近视43例效果观察。
陕西中医 1988;9:562。

[19]聂晓丽,等。
针剌新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眼630例。

中国针灸

1997;17:47。

Processed in 0.05426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