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系感染所致的全身性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损害。
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脑脊液中常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严重者可有发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甚至引起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

针灸治疗本病,虽已编入教材之中,但五、六十乃至七十年代有关报道甚为鲜见。
近些年来,临床资料才逐渐增多。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应用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或粗针等,都需要配合中西医疗法,尤其在重型病人中,更是这样。
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本病,疗效已有所提高,有效率在95%以上。
有单位曾将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非针组作对照,在其他用药和一切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疗效极显著,优于后者[1]。

【治疗】

体针加穴位注射

取穴:

主穴:大椎、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髀关、阳陵泉、绝骨、环跳、肩贞、外关。

配穴:全身虚弱或躯干瘫痪选加肝俞、脾俞、肾俞、命门,面瘫选加地仓、颊车、攒竹,呼吸肌或吞咽肌瘫痪选加廉泉、人迎、膈俞、膻中、哑门,尿失禁或尿潴留选加气海、关元、肾俞、三阴交。

治法:

药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兰他敏。
上述药物各一支,临时混合后进行注射。

操作:主穴为主,据症酌加配穴,每次选8~10穴。
一半穴位作针刺用,一半行穴位注射。
针刺手法以提插捻转泻法为主,尿失禁用补法。
每穴均先快速持续运针100次左右。
兴奋性高者,刺激宜弱,兴奋性低者,刺激宜强。
幼儿不留针,余均留针20~30分钟。
选择瘫痪较明显肌群附近的穴位以电针刺激,用锯齿波,频率150次/分,强度中等,时间同上。

穴位注射时,宜先以提插法或雀啄法得气,然后推入药物,每穴0.5毫升。
针刺与穴位注射可交替进行。
一般每日1次,重者2次。

疗效评价:共观察226例,有效率96.7~100%[1~6]。

粗针

取穴:

主穴:曲池、合谷、八邪、阳陵泉、绝骨、八风。

配穴:手三里、丘墟、足临泣、京骨。

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果欠佳时,酌加配穴,每次2~3穴。
用特制粗针迅速刺入穴位,先浅后深,慢按紧提,捻转与提插结合,反复运针,至有触电感为度。
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刺激1次。
出针后,针孔不向外渗血者可不用酒精消毒棉球按压。
因粗针刺激较强,每周治疗2次。

疗效评价

粗针为主治疗36例,治愈率64%,总有效率达97.2%[7]。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兰,等。
针刺和三磷酸腺苷等药物穴位注射治疗50例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中国针灸 1983;3:7。

[2]高文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
新医药学杂志 1974;:30。

[3]胜涛。
针刺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上海针灸杂志 1982;:24。

[4]刘毓麟,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63例。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754。

[5]王旭,等。
电针刺激华佗夹脊穴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8例。
针灸学报 1990;6:45。

[6]朱俊珂。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

中国针灸

1997;17:693。

[7]关海岐。
粗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6例。
中国针灸 1982;2:14。

Processed in 0.05146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