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灰质炎

【概述】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非对称性肌肉群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而无感觉障碍。
严重者可因延髓受损,致使呼吸肌及吞咽肌麻痹或呼吸中枢麻痹,危及生命。
本病一般呈地方流行,亦能酿成大流行,以夏季多见。
本病对儿童危害尤大,故对它的预防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普遍应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使得本病基本上得以控制。
但应指出的是,在一些边远或偏僻地区,仍有发生。
著者于新疆石河子工作时期,在70年代初就遇到过一次流行。
因此,在预防接种的同时,采取其他有效、简便、经济的措施是有必要的。

20世纪50年代末,在山东等省,曾进行过多达四千余人的大规模针灸预防急性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然而,之后的数十年,则很少有关报道[。
著者认为,鉴于上述情况和针灸预防的特点,完全可以将针灸作为预防接种的一项补充性预防措施。

方法:

- 体针 -

取 穴:

常用穴:大椎、委中、足三里、曲池、风池。

操 作:

于流行区进行,主要对象为儿童。
每次选3~4穴,双侧都针,进针得气后,轻刺激法,运针0.5~1min,即取针。
每日一次,连针三次,之后可休息3天,再每日一次,针3次,亦可每周1次,针3次。

效 果:

应用上法,曾在两个地区共预防4000余例,在流行期间迅速控制了发病率。
证明确有效果。
如其中一个流行区,在预防前,有不少儿童发病。
经对2244预防之后,其中密切接触者96例,一般接触者164例,经四个月的观察,结果无一例发病。
特别是一些有密切接触的儿童,经针灸后,亦未发病。

注意事项:

著者认为,大椎、足三里、曲池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针刺的效果,还须要进一步验证。

针刺也只能是预防接种的辅助方法。

Processed in 0.04728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