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卑走向自信

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A,男,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沉默寡言,但一碰到有人要“欺侮”自己,他的情绪就表现得特别暴躁,就会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因此同学关系十分紧张。
在家与父母也是如此。
任何人相劝都无济于事,令家长与老师都非常担忧。

二、第一次辅导过程

求助

他来了,低着头,站在我的桌旁。

“你怎么啦?
”我语气非常温和地问他。
他嘴巴蠕动了几下,又不动了。

“喝口水吧!
”我看他满头大汗,就递上去一杯水。
他抬起头,我这才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一处红红的印痕,像是手印子。
我明白了七八分。
看着他,静静地等待着他开口。

“老师,怎样才能叫我自己不再打人了?
”他用求助的眼光望着我。
我一震。

“是什么使你想打人呀?
”我尽量用平淡的语气问他,避免吓着他。

他又动了动嘴唇,不出声了。

“你想坐吗?
”他犹豫了一下后点了点头。
我请他在我的右侧坐了下来。

“我叫他别动我的铅笔盒,他不听,我就给了他一拳。
”他低声地说。

“他是不对,怎么可以不经过你的同意而随便动你的铅笔盒呢?
”我避而不谈他打人是不对的事。
他一楞。

“是因为你的铅笔盒特别的漂亮,不舍得别人碰吧!
”我装着很理解地对他说。

“不是!
”他肯开口与我交流了。
“我叫他别动时,他说的那句话太气人了。

我用期待的眼光望着他,鼓励他往下说。
他咽了口痰说;“他说‘这破盒子,有什么稀奇的?
’他说话时还用眼睛斜了我一眼。
”我看他嘘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原来,这孩子不是为别人动他铅笔盒而打人,而是为了另一个孩子的那一句气话。

“这话是很气人。
盒子可能是不好一点,但是一定特别有纪念意义。

“也不是,我是叫妈妈给我换一个。
可妈妈总说过一段时间再买。
”我点了点头。

“有过几次这样的事了?
”我轻轻地问他。

“好多次了。
有一次同学说我身上很臭,我把他鼻子血打出来了。
为这件事,妈妈还打了我;有一次------还有一次------”孩子放松了,说了很多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
说着说着,心情也好了很多。

“跟你谈话,时间过得可真快。
我们明天这个时间再来聊聊,好吗?
”我见好就收。

了解

在一幢已留下岁月痕迹的大楼的顶楼,我找到了孩子的家。
四壁徒空,一只二十一寸的彩电放在一只掉了漆的四方桌上。
见到我,孩子的母亲一把泪一把鼻涕地说:“都怪我们。
这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
一年级的时候,他是个很乖的孩子。
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可,自从他爸爸生意破产,我又下岗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
你一说话,他就冲你。
也不要我跟他爸接送。
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也不上街。
每当我把朋友送的衣服给他穿,他就狠着劲跟你闹,要么踩,要么扔。
学校里,也一样,经常打人------我们也有责任,他爸爸生意做失败后,经常喝闷酒,发脾气,我也只是哭,没有去管孩子,-----”

我又找到孩子的班主任,得知孩子本来是在小班学习,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他转到了大班。
我得知他在班内基本上不与同学一起玩。
都是用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来看同学,而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动他的东西,否则,他都会毫不客气的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老师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

原因分析与诊断

1、家庭的变迁是他性格发生变化的导火线;

2、较强的自尊心导致他有强烈的心理受挫感。
别人对他的帮助,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羞辱,说严重点,就像是在他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3、随着受关注程度的减弱,他的心理不平衡了。
在爸爸生意兴隆的时候,他在小班内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生活。
现在换班了,没有了那种优越感。
他总认为别人在嘲笑他。
他感到自己失去了以前的那种优秀,他迫切想表示自己不是弱者,是强者,他的不可一世都是装的,他始终带着一副假面具,用武力来伪装自己,使自己显得强大一些。
再说,亲戚、朋友之间,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热情,他感到非常的失落。
他就把这种感觉发泄到了父母那里,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缘故。
爸、妈又忙与生计,对他关心照顾的少了------他觉得一切都变了,他接受不了。

4、诊断:过强的自尊心,严重的自卑迁怒症,这种心理症状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经常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以维护自己所认为的尊严。

5、由于小学儿童受年龄特征的影响,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较“浅”。
所以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

五、第二次辅导过程

聊天

他按时来了。

师:“你这样做,是因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

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让他们看不起的?

生:我们家以前很富有,现在很穷了。

师:家庭是无法选择的,家庭富裕不是我们创造的,家庭贫困也不是我们的错,家庭无论是富裕还是贫困我们都暂时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现在,你想怎么样?

生:我想跟以前一样。

师:那很好啊!
只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需要你和爸妈一起努力!

他点了点头。

师:你觉得怎样努力,会更好?

生:我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能让爸妈担心,这样他们才会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

师:怎样使得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呢?

生:在困难面前,我不能妥协,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师:是呀,只有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勇敢、坦诚、乐观、的人;只有自信的人,才懂得怎样爱他人、爱自己、爱亲人;只有自信,才会有丰收的喜悦!
-------

谈话进行了半个小时,孩子的脸渐渐地明朗起来了。
我暗暗松了口气。

对症下药

1、给孩子:要树立信心。
对自己采取肯定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暗示:我并非弱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做好。
认准了事,要持之以恒,干不好不罢休,经常保持竞争勇气,变自卑为自信。
再次,要热心交往,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你对别人态度的反馈,能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关键还在自己,多参加集体学习、讨论等活动,这样,既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可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己耐挫折的承受力。

2、给家长:每天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他倾述,与他交流。
在困难面前,给孩子一个榜样。
你们乐观、向上,孩子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感染。
你们自暴自弃,他也会消极对待。

3、给老师: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靠压制的手段所能解决的了的。
“心病还需心药医。
”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过分自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必要的引导。

以后,又陆续和那个孩子进行了几次谈话,给他心理的积极支持,巩固所取得的成绩。

六、结果。

孩子开朗起来了,与同学之间建立了正常的伙伴关系。
学习成绩也明显好转。
在家,与父母关系很融洽。
孩子学会克制自己了,打人的恶习没有了。
学期结束,还被评为了“雏鹰争章好少年”。

Processed in 0.04938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