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自制

专家认为,懂得自制的孩子一般会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更有能力处理自己受挫、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因此,家长应——

编译/叶 磊

理性看待自制

自制能力要求人们抑制内心的冲动需求,努力平静下来,做出得体举止。
这一点,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孩子更需要大量的实践和获得小小的成功经验来锻炼这种能力。
所以,一味地脱离现实,要求孩子自制是不可取的。
比如,当你们非得在医院候诊室等待时,就别指望孩子能老老实实地坐着不动。
你要做的,是带上一本迷宫书,或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来安稳地度过这段时间。

自制力的要求应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自制力的定义太抽象了。
家长不妨将它的内容解释给孩子听,或者演示给他看。
有种吹泡泡的游戏,被认为对训练孩子的自制力非常有效:在孩子四周吹很多泡泡,要求孩子不要去打破它们。
另外,在孩子需要抑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让孩子想像交通灯的红灯标志,也是形象地向孩子展示“克制”定义的好方法。

共同分享自制的过程

找一件对自己而言需要提高自制能力的事情,让孩子也选择一件,然后同时学着克制。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孩子看到作为家长的你是如何战胜冲动的,比如:“我想买那块表,但是我们现在正为假期出游攒钱,所以,我就只好忍痛放弃。
”并且,可以经常跟孩子互相检查对方在控制冲动上做得怎么样。

启发式地提示

如果孩子因为同伴与他争玩具而气急败坏时,问问孩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孩子说出他的选择时,你可以提示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轮流玩这个主意怎么样?
”这样问的目的,并不是强加给孩子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帮助孩子学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做控制冲动的现场教练

如果孩子抑制不住冲动要弄坏同伴的玩具,可以问他:“你这样做的后果会怎么样?
”让他主动思考自己冲动去做某件事情可能会导致一些他并不喜欢的后果。
然后,再靠近孩子,用眼睛跟他交流,一只手搭在孩子身上,告诉他,你相信他会控制自己不去那么做。
这样做,是给孩子一种感觉,让他觉得你能够控制他的冲动。
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夸奖说:“你真有勇气!

评价后果

无论孩子的选择是对是错,都要跟他一起经历这种选择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一起讨论这个结果的成败,这样能帮助孩子记住这种抉择的经验,当类似的情况再出现时,孩子就会更理智一些。
这样做比起单纯地惩罚孩子没有自制力要有效得多。

Processed in 0.04811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