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影响年轻母亲幸福感

5月11日下午5时,北京康铭大厦一楼的会议室里,“中国母亲幸福感调查报告新闻发布会”已接近尾声。
就在最后一位幸福母亲发言完毕,大家起立准备散会时,一名女士站起来对与会专家郑钢大声提问:“您研究的是母亲的幸福感,我特别想知道,您的妻子感觉幸福吗?
因为很多学者在外边是学者,回家后还是学者。

掌声旋即响起。
主持人宣布,今天会议的高潮刚刚到来。

次以关注中国母亲幸福感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到场的男性很少。
不过,发言的三位专家中却有两位是男性。

因为一位男专家有事提前离开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钢独自回答了提问:“我妻子和我一样幸福,或者也和我一样不幸福。
我知道,如果女人不幸福,男人肯定不可能幸福。

1~2岁孩子的母亲最幸福

在这次会议上发布的“中国母亲幸福感调查”是由《父母必读》杂志社委托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实施的。
调查时间为3月8日~25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咸阳等11城市中0~11岁孩子的妈妈。

调查发现,95%的妈妈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其主观幸福感为4.5分,与城市居民总体的幸福感相比,年轻母亲的幸福感高。

这其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母亲幸福感的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2岁孩子的母亲感觉“非常幸福”的人最多,而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得分都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专家解释说,多数准妈妈和新妈妈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幸福感受。
当孩子长到1~2岁时,妈妈相对轻松,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也最强。
孩子两岁以后,上幼儿园、交朋友、学习成绩等琐事都需要操心,母亲的幸福感就会随之降低。

39.5%年轻妈妈得不到丈夫支持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工与心理系副教授龙迪提出一个问题——母亲幸福感的高低不应该只取决于她们自己,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责任。

“其实,妈妈们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幸福。
”龙迪曾经参加过“妈妈圆桌”活动,她说,很多在养育孩子方面很成功的母亲在谈到自己的压力和困难时,经常会忍不住痛哭起来。

“数妈妈挣扎得非常辛苦,她们身上的负担很重。
现在,社会要求女人承担起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但周围的声音却一直在说:孩子一旦出了什么事,肯定是母亲没有尽责。

她还谈到最近看到的一件事。
一名平时很少回家,有空就去打麻将的父亲当众指责妻子:“都是你不好,连个孩子也管不了!
”而这位母亲竟一言不发,默认了自己的“错误”。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影响母亲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夫妻感情和丈夫的支持。
这对早已习惯了“主外”的中国男人们来说,无疑是新的考验。
调查显示,39.5%的女性不能经常得到丈夫的支持。

今年2月,记者在火车上听到两名父亲的一段对话。
一名中年发福者说:“我老婆生孩子时,我请了一个月的假伺候月子,累得要命。
尿布全是我一个人洗的。
”另一个身材瘦高的说:“我老婆坐月子我一天假都没请,这本来就是女人的事嘛!

“只要有一个女人为儿女所累,就肯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父的全部滋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张亚丽女士这样认为。
她说,中国的父亲经常以工作忙、应酬多为由,把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到妻子身上。

男人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在国外,刚刚当上父亲的男员工会被允许休一段时间的带薪产假。
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规定,男性产假的时间为两个月。
但是在国内,即使是女性,休产假的权利也得不到完全保障。
本次调查显示,15.2%的女性产假只能休一部分,8.2%的人被迫放弃或者根本没有产假。

在职业、家庭与孩子之间寻找平衡

在这次关于母亲幸福感的研讨会上,大家公认最幸福的妈妈要属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张亚丽女士。
原因是,儿基会规定,员工可以在孩子两岁之前和母亲一起上班——孩子有专门的办公室,跟随母亲出差时甚至可以得到10%的差旅补贴。

在国外,类似的福利制度还有很多。
美国《职业母亲》杂志连续16年将IBM选为最佳公司之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公司“建立了一个灵活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具有世界水准的子女抚养援助”。
在这里,女员工可以为孩子停薪留职2~3年。

2000年,张亚丽带孩子上班的消息,曾引起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但时至今日,实行这项制度的仍然只限于个别外资公司。
张亚丽曾向全国妇联和各地妇联建议推行这一政策,结果都没能如愿。
她认为,最主要的障碍并不是制度,而是大家没有这样的观念。
在她的朋友中,即使有条件带孩子上班的人,多半也不会这样做,因为“太麻烦”或者“会影响工作”。

影响现代女性做母亲感受的还有她们对事业的要求。
调查发现,25%的母亲曾因为“怕影响事业发展”而推迟或打算放弃生育。
也有人迫于工作压力而改变了抚养孩子的计划。
一名年轻的母亲遗憾地对记者说:“我原本打算在家专心带孩子几年,守着他健康成长。
可是看到身边的朋友们进修的进修,升职的升职,我真怕自己会被甩到后面。
没办法,只能放弃当‘全职母亲’的念头了。

前不久,《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更多的英国高知女性放弃职场打拼,回归家庭。
她们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家庭主妇”概念,成为“家庭经营者”。

在中国,女性还无法从容地在家当全职妈妈。
有专家指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母亲们还必须在职业、家庭与孩子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

Processed in 0.04859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