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期刊

评价一个期刊,往往会看它是否被《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它的影响因子如何。

SCI创刊于1961年,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主要报道生命科学、医学、生物、物理、化学、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内的科技文献。
其文献来源于科技期刊,并包含少量专著、会议论文和书评。
但其源期刊库收录的期刊数过少,如1996年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数约4500种,而世界上总期刊数则约有12.6万种,即世界上只有约3.6%的期刊被ISI的源期刊库收录;各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数极不平衡,如1997年SCI选用的3449种期刊中,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被收录的期刊数目分别为1392、732、339和266种,约占收录总刊数的80%,其中在该年度被收录的中国刊物有9种,只占总刊数的0.2%;并且SCI倾向于收录英文刊,如1997年SCI收录的10033篇中国论文中,只有10篇是以中文形式发表的。

IF是美国SCI创始人E.Garfield于1972年提出的一项期刊计量指标,它以期刊为对象,统计在一定时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其通用公式为:某年影响因子=前N年的期刊论文在统计当年所产生的被引频次之和/前N年的期刊论文数之和。
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把计算影响因子的时间跨度规定为2年。
即某年影响因子=前2年的期刊论文在统计当年所产生的被引频次之和/前2年的期刊论文数之和。

据此,只有具有现代化的且与西方能相互交流的英文科技期刊才有可能被SCI所收录,影响因子也才会高。
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期刊杂志,其理论均由我国古代先哲及医学家所创立,确实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国际社会已对其开始认识并逐渐接纳、重视。
但它毕竟是起源于中国带有古代哲学思想的医学理论,目前虽有部分著作翻译成了英文版,但真正用英文表达中医的理论精髓还很困难。
该领域的期刊杂志还是主要以中文为主,作者和读者也多是中国境内的中医工作者。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期刊杂志若想被SCI收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美国的生物医学期刊索引已收录涉及中医的《中医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等杂志。
尽管这些杂志被MEDLINE收录,但若和具有现代化知识的其他科技期刊相比,其影响因子等现代化指标仍相差很远。

笔者认为评比期刊只参考现代化指标,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会使行业发展更加不平衡。
而中医的期刊杂志怎么发展,怎么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期刊走向世界,使其精品化、国际化,以提高我国的学术地位,并保持领先地位,还任重道远。

Processed in 0.124367 Second , 26 querys.